为强国战略贡献体育与健康力量
■年终盘点
2023年,我国步入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新时期,历经3年疫情,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教育部等17个部门于4月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把学生“心事”放在心上;同时强化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学生近视防控、肥胖干预、预防脊柱侧弯、心理健康教育、急救教育等工作,切实保障与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2023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足开齐线下体育与健康课,开展校内校外多样化、全面化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开展足够的体育活动。这一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违规处理办法(试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校园足球蓄势前行。
2023年,我国体育赛事回归正常,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成功召开,为相关大中小学提供了服务、展示的舞台。首届学青会为2万多名青少年运动员铺就青春赛道,带动亿万青少年以自信、开放、向上的昂扬锐气,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乐章。在以赛事为主的各种活动推动下,体教融合迈上新台阶。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实现新突破
2023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以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专项行动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两个专项行动”为总牵引,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全国健康学校建设为总抓手,实现了重点工作有新突破、常规工作有新规范的跨越式发展。
2023年,新冠疫情防控从“乙类甲管”改为“乙类乙管”。教育系统严格落实“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制定教育系统落实“乙类乙管”工作方案、防控指南等多个重要政策文件,同时建立疫情监测和调度机制,强化疫情分析研判。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从少到多”的突破。4月,教育部会同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学生心理健康政策部署和实施推进实现了从教育部一家独管到17家共管的突破。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6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确定1075所学校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面推动近视防控、肥胖干预、预防脊柱侧弯、心理健康教育、急救教育等重点工作取得成效。
近视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9月,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推进会议暨联席会议机制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实施五年来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据统计,2023年全国近视防控宣讲团共开展视力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数千场,受益学生达数百万人。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向好。10月,教育部启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通过科学抽样设计与第三方严格抽查的方式,对全国10个省(市)716所大中小学校18.6万名学生体质健康的结果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学校急救教育试点总数和覆盖校类别大幅增加。急救教育是生命教育,必须尽快在学校中开展。11月,教育部认定1000所学校为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从第一批201所试点校到第二批1000所试点校,不仅数量上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且实现了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突破。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勇于回应社会热点。面对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教育部:对‘预制菜进校园’持审慎态度”的鲜明表态,有力维护了学校食品安全。
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激发学生锻炼热情
2023年,是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第一年,《体育法》提出的“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得到落实。
以举办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亚运会、学青会为契机,全国教育系统掀起学校体育锻炼热潮活动,同步开展各种主题宣传,各地各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让青少年充分领略体育的魅力,把关注体育比赛的热情转化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行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落实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的要求,12月,《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而在此前,北京市西城区等多地都已经落实每天一节体育与健康课。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9月,在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国教育学会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重庆市渝北区举行。此次大会主题围绕“聚焦核心素养,深化教学改革”展开,持续关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体育教改成果等,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共促体育与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校园足球发展迎来了新的篇章,在发展模式上,从以往扩张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8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在大连和秦皇岛开营。参加夏令营的教练员们感受到了与以往的不同:孩子们从原有的追逐竞赛结果向享受竞赛过程转变,“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成为主旋律。
除了日常教学训练竞赛之外,夏令营还安排了爱国主义教育、专家讲座、名师指导、球星探营、文化交流等内容,将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打破省域建制,重新抽签分组。“赛事不再与运动员等级证书挂钩,淡化了功利色彩,让夏令营回归交流互鉴、提升技能、增进友谊的本位。”赛事组织者说。
尽管近年来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未出现不良现象,但社会足球和部分U系列赛事不良行为频发,导致足球赛风赛纪屡受诟病。为防微杜渐,教育部办公厅于10月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违规处理办法(试行)》,明确教练员、裁判员、领队第一身份是教育工作者,运动员第一身份是学生,球场是教室的延伸,校园足球所有从业人员和运动员必须符合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足球竞赛环境。
针对近年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9月,教育部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并提出5个“一票否决”:未能单独设置不低于年度学校公用经费3%的校园足球专项经费,未能保证足球课时不低于体育课总课时数的1/3,未开展校内班级联赛,未能有1名专职足球教师或中国足协D级及以上资质的教练员,未能有1块可供教学训练的足球场地,符合以上情形之一的将实行一票否决,旨在有序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质量、高标准地发展。
三大体育盛会召开,体教融合渐入佳境
7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办。成都大运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1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十多天里交流互动、心手相牵,诠释了大运会精神,向全世界展示了体育的力量。
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大运会上表现优异,以103枚金牌、40枚银牌、35枚铜牌的傲人战绩位列奖牌榜第一名。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运动员参加角逐。张雨霏、中国女篮等个人和群体成为青少年追逐的偶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中。
成都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办以来首次对遗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一届大运会。大运遗产是成都大运会在申办、承办、举办和赛后保留下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成果。
成都全市600余所学校100余万名师生参与服务大运。大运会后,体育走班制教学、区域整体推进特色体育项目、贯通式体育人才培养、馆校课程开发等被列入工作日程。体育教育如何面向人人,确保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体教融合,怎样发挥教育在其中的综合价值?这些成为成都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思考与行动,也催生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蝶变。
9月,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这是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亚运会。尽管亚运会是全民运动会,却牵动着莘莘学子的心,激发了亿万青少年的体育热情。在宁波市,超过50名教师担任亚运会的裁判员、技术官员等职,658名高校“小青荷”传递亚运精神。更多的大中小学校在更长的时间里,开展了迎亚运的各种活动。
11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举行。这是一场“简约、安全、精彩”和“青春、团结、友谊”的体育盛会,为培养体育新生力量擦亮了青春底色。
学青会10天的赛程安排成果丰硕,“文武双全”。“武”在于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余名青少年运动员在805个比赛项目中勠力拼搏、奋勇争先,展现出激昂的青春活力。“文”在于圆满举办学青会科报会,全面展示了各地学校体育实践成果,研讨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工作,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并凝结成以“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大力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每天锻炼两小时”为核心内容的《南宁共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