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助教师远行 阅读让课堂辽阔
《教育中的直觉》一书再次告诫教育工作者不应急于用完全理性的教育模式训练人、塑造人,而忽视直觉和情感的教育作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认识人、尊重人、理解人。而人不是机器,不是纯粹理性的存在,人的思维过程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学生是一个有直觉感受、有情绪情感的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支持学生努力过好教育生活,在学习中充分发挥直觉等情感的作用,支持他们发现热爱,鼓励他们追随热爱、实现热爱。这才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学生观、学习观与教育观。
(作者系宁波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⑤
“或可见出一个‘人’的本来”
冷玉斌
著名翻译家杨苡女士于2023年1月27日去世,享年103岁。此前,由余斌先生为杨苡撰写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出版,这部凝聚她百年回眸、记录前三十年人生经历的回忆录引发热议,是一本令诸多读者难忘的书。
这本书刚出版时我就读到,当时被深深打动,但一时也说不清这打动因何而起,快一年过去了,正当年末,再读本书也成回望,内心忽然有所觉悟,我在想,正像本书封面那一行字“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就讲了一场“人生的胜利”。这位百岁老人以她鲜活的记忆,重述鲜活的人生,穿越同样鲜活的时代以及苦难,告诉所有人:人生的胜利,值得追求,也可能得到。所以,我会在阅读中看到很多人生的亮色,即使那是在时代的低谷或者传主生命的至暗时刻,也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多人性的真淳与美好。即使是在国破家亡的流离之中,杨苡看见那些属于人的瞬间,坚持了她自己这个人的高洁。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这本书里的人生剧情与细节太丰富了,数不胜数,但是无论是讲那些达官贵胄,还是卑微的下人,在杨苡的记忆里,他们都是一个“人”,身上有人之为人的方方面面,有人之善,有人之恶,莫论善恶,在人世这个大舞台上,就照着自己的人生与命运活过一遍。这当中,非常突出的就是杨苡回忆她与大李先生的一段渊源,只是这段故事很多人都讲过,我挑一个可能不为人在意的,是关于沈从文先生。当时杨苡在岗头村,沈先生走好远来看她,“来探望时还叮嘱我,不能有了孩子就什么都放弃了,还是要做事”。这一句话,忽然就停在我心上。杨苡多年后记得这么清楚,肯定是听进去了,后面她也就离开昆明到了重庆。我想得更多的是沈先生本人。按照时间线,也不过七八年以后,沈先生将面临与此刻截然不同的情境以致有过弃世之举,但后来他还是走上另一条道路,继续做了不起的事情。不能“什么都放弃了,还是要做事”,这句话,仿佛是为多年后的他自己而讲。这,就是人性的胜利,在自己的身上,承受了一个人可能受得住的苦难,也展现了一个人能够迸发的生命的能量。当然,书里讲到的另一些人,遭遇人生的悲剧,实际也是人性使然,那是人性的脆弱、人性的阴暗,其后惨淡,也在情理之中。
我想说的另一个胜利,是“时间”的胜利。加缪有句话:人要追求活得多,而非活得长。读了杨苡的口述,我发现,这话于她不一定完全适用,在时间的长河里,杨苡活得很长,也活得很多,她随时间而生,与时间同行,沉淀下这么厚重的人生过往,最终形诸文字,正是“时间”的胜利。看余斌先生后记,几个时间节点,一来让人感叹杨苡高寿,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二来也让人庆幸,幸好杨苡高寿,不然的话,又如何能让这样生动的历史与人生得以呈现?
余斌先生猜测杨苡后来想完成口述实录,并不是多么想总结人生,留下史料,更要紧是对人与事的忆念,但是,这些人与事,恰恰构成了她自身生命与生活的重要部分,这让我想起有人说,一个人到了生命尽头,回头看,他生命从头到尾不过是百年一瞬,但是,那些伟大的人,却能在这一瞬里源源不断汲取支持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一切安排、托付在他之后的未来时间。想象一下,《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也许不是杨苡给这个时代的托付,但确确实实,从中能够看到一个全部的人与其充实的人生。杨苡无法挣脱她的时代,但她做到了与时代同行,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属于自己时代的人。我们捧着这本书,还可以读很久、很久,乃至在下一个时代。这,就是时间的胜利。
还是她喜欢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在一篇叫作《一个人的自白》的文章中写过:“将来如和我的全部作品同置,或可见出一个‘人’的本来。”现在,我就把这句话送给已经在天上的杨苡女士,我觉得,即以《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这本书而论,她也做到了老师的期待:“将来如和我的全部作品同置,或可见出一个‘人’的本来。”
(作者系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教师)
⑥
“黏人的蛛网”
赵冬俊
2023年,法布尔诞辰200周年之际,庞余亮推出《小虫子》。这是他致敬偶像的方式。
《小虫子》与《昆虫记》从写作的角度看,具有师承关系,但这并不表明它们一脉相承。庞余亮就像在经典河流上航行的小船,忽地一个拐弯,驶出了新航向。若法布尔地下有知,也许会说:“《小虫子》就像一张黏人的蛛网。”
法布尔是昆虫学家。昆虫是他的研究对象,他追求的是准确与生动。
庞余亮是作家。昆虫是他的童年玩伴,是其展现童年生活的切入点,他追求的是自然真实与意境旷远。我们在书里看到40余种小虫子伴随小主人公成长的故事,并感受字里行间强劲的文学味儿。
庞余亮是诗人。句子清简灵动,常单句成段,像诗行,比一般散文更具韵律感。如《棉铃虫啊钻心虫》,作者痛惋棉铃虫咬过的棉花青桃——
好不容易长成的青桃啊。
心疼。
哭。
都来不及。
庞余亮削尽冗繁,让文字清瘦如竹。试想,如果主谓宾一应俱全,句子也就笨重了。甚至他的标点也染上诗性,具备强烈的个人情感。比如《蜜蜂和怪孩子》中——
春天是个奇怪的季节。
田野里全是花。桃花。梨花。杏花。油菜花。野麻菜花。蚕豆花。豌豆花。紫云英花。黄苜蓿花。
花中间那么多句号,全不是惯常用法——在并列的词语间用顿号。庞余亮介绍田野的花不是呼啦一下集体亮相,而是一个个依次登场,浓墨重彩。这种“陌生化”的标点让读者学会“伫立凝视”,而不是“走马观花”。这对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引领——读书,尤其是好书,标点不能忽视。
庞余亮是童话作家。在书中,他不是将小虫子变成会说话的王子公主,而是以童话心境描摹昆虫本色,讲述它们与自己“相爱相杀”的故事。他与它们互映互衬。他是“鼻涕虎”“糊涂虫”“跟屁虫”,甚至是散发臊气的“千足虫”。不过,阴暗潮湿的生活在庞余亮眼中一碧万顷。蝼蛄“又丑又没用”,他却发现它会给人挠痒痒。别人笑他“小矮子和土行孙”,他能记起六指爷爷的指点——“土行孙打败过哪吒,也擒住过二郎神呢”。楮桃枝上的黑星天牛是他的孙大圣,“还是戴墨镜的孙大圣,身披黑底圆星的铠甲,黑白相间的触须,如同身穿战袍的孙大圣头顶那两条长翎子,完全可以上天去跟玉皇大帝大闹天宫”。何等气派!而落在母亲头上的萤火虫则成了天赐的“银簪子”,这是童话中才能看到的……
在庞余亮心中,每一只虫子,都是一条曲径,通向阳光与幽默。他借由可爱的虫子,向我们展现一代人酸甜苦涩的童年。读者在甜蜜中品出酸涩,也在苦涩中嚼出甘甜——这是一部略带忧伤的童话。
庞余亮还是小说家。他知道,在小虫子之上,有田野,有河流;有节令,有时代;有童年的险象环生,也有人际的温情脉脉。他将这些丝线紧紧攥在手上,编织出一张覆盖童年时代的蛛网。这网既有张力,又有磁石般的引力,禁得起读者的再三咀嚼。
全书三十五章,多以虫为章节名,讲述贫困家庭里一个苦孩子的故事。每章一个侧面,合起来便是一部立体的自传体小说。只不过它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以虫子为主角讲述的,具有无限的表达自由和独特的写作视角。这些年,庞余亮不仅仅奉上一本又一本散文、小说,还“推动、发展他所从事的那种形式”。
《千足虫》中,作者由“千足虫出没的季节,是梅雨季”写到屋漏如注,母亲脾气最大,连父亲都说母亲是向日葵投的胎。没有太阳,向日葵会莫名其妙地发火。再由千足虫写到“尿床精”,引出“草房子才是真正的尿床精”。于是,怪孩子保证会给母亲砌三间大瓦房。最后,“直到二零零三年五月,‘向日葵’母亲离开了那颗四十多亿岁的太阳,也没住到怪孩子在赫赫阳光下向她保证过的大瓦房”。作者用笔开合有度,收放自由,于平静的叙述中,表现他对童年生活、对已逝亲人的一往情深。
说到底,《小虫子》还是一本像蛛网一样黏人的散文集。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教师)
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
荆晓丽
“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该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发展,教育先行”,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建设要求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和区域教育体系研究,以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对接、制度联通和政策沟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研究书系》正是在此背景下创作而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