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党政有为办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7-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义乌:党政有为办教育

□ 张乐琼

通讯员 陈桦涧 金佩庆

龙回小学迁建工程一期、树人中学新建工程、稠城第三小学改扩建工程……这是最近上马的一系列教育重点工程,它们出现在了义乌市委市政府“三勇三新”攻坚竞赛情况的通报中。

在这座以小商品经济蜚声海外的县级市,如今学校办得越来越精致,老百姓为教育点赞的也更多了。办教育不再是教育部门唱独角戏,背后有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站台。尤其自去年起,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义乌市长林毅两位党政一把手坚定“地方发展,教育先行”的发展理念,走“小城镇办好大教育”的新路子。

盛秋平一年多达12次的教育专题调研,实地踏勘,谋划部署;林毅牵头落实每月1次的教育专题会议,与相关部门一起创新性地破解了几大难题,6次会议已交办近70项工作。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义乌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

在调研教育工作时,盛秋平多次指出,“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树立问题导向”。义乌老城区的部分学校设施陈旧,发展空间狭小,原先即便有改扩建的打算,也常因周边建筑拆迁困难而搁置。今年,义乌市启动了“中小学幼儿园三年改造提升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牵头下,国土、拆迁、街道等部门各方协作,加快了老旧校园的更新改造步伐。

面对未来3年要启动52个规划项目,林毅常说,教育项目要优先落地。星光实验学校是义乌唯一一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起初安排江东街道划拨土地供学校迁建,但由于用地涉及公安巡防大队,林毅在走访后拍板,“请公安部门找个临时地方安置巡防队,腾出地方给星光实验学校”。

对于民工子弟学校,义乌市委市政府则通过“退二进三”,将工业用地转变为教育用地,解决民工子弟学校无证办学“痛点”。今年6月,义乌金鹰工艺品有限公司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解决了土地性质的难题,将厂房改造成教学场地,还引进知名办学主体,创办了一所民办学校。

义乌教育改革不仅注重在硬件上提升改善,还在教育理念上不断创新。为解决教育资源紧缺和师资供给的瓶颈问题,在盛秋平的大力推动下,义乌首创实施教师雇员制改革,开展“阳光人事”改革,推出了“教师校际交流双选”“农村教师进城摘牌选聘”等新政,把教师体制激活了。

从去年开始,教师与学校可以“自由恋爱”,双选打破了原先教师校际交流的藩篱,教师流动信息更加透明。不仅如此,农村教师进城摘牌还让学校有了人事权,一举改变以往薄弱城区学校选聘不到优秀教师的难题。体育教师李剑华就是通过这样的“摘牌会”被宗泽小学一眼相中,校长叶立新感慨:“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我们这样的学校压根儿没有机会。”

学前教育是义乌教育发展的一大短板,全市371所幼儿园中仅有27所公办幼儿园。市领导多次提到要求打破“公办弱,民办强”的局面。为此,幼儿园布局被定为该市2017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3年内谋划筹建幼儿园108所,其中三分之二将建成公办幼儿园。

而民办幼儿园更要扶持。该市教育局学前科科长叶庆说:“义乌民资充分,加上财政、国资、城投多方支持,用民资可以补好学前教育的短板。”为推进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发展,义乌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奖励政策:每生每年给予2400元的财政补助;双证教师每人每年补贴4000元;幼儿园等级提升至省一级则一次性奖励50万元等。

同时,为了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义乌还积极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市政府带头解决多头审批等体制性问题,还帮助解决供地等要素保障的难题。”叶庆告诉记者,通过多方努力,目前该市已成功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幼儿园、台湾再兴学校、宋庆龄幼儿园、贝立德幼儿园等幼教品牌。

该市教育局局长王建新说,去年义乌成功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政府的大力推动,将义乌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在一起,更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供给侧改革,完善了教育结构性调整,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也让义乌人民更早地拥抱了教育现代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