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隆中精神” 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3年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 “格桑花”支教队员指导学生开展电子制作活动

    湖北文理学院位于有着28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发源地、汉水文化核心区和“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襄阳市,毗邻5A级风景名胜区、千古智圣诸葛亮故居——古隆中,“卧龙先生”诸葛亮在此躬耕陇亩、修身苦读10年,留下刘备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千古佳话。源于独特地理位置和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熏陶,学校在65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把诸葛亮毕生追求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人生信念,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进行培育提炼,在确定“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校训的基础上,凝练出“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躬耕苦读 鞠躬尽瘁”的“隆中精神”,即湖北文理学院的大学精神,坚持把“隆中精神”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培育出一批批青年英才,产生了广泛影响。

    融入教育教学日常 

    以“隆中精神”引领育人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隆中精神”集中反映了湖北文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特质。

    教学科研融入“隆中精神”。学校从地域文化中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强化襄阳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实施“隆中学者计划”,在国内外聘请学术大师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会聚学术队伍,引领学科发展;校情校史和“隆中精神”是新进教师校本培训第一讲,广大教师以优良的教风、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熏陶、塑造学生,涌现出许多潜心教学、坚守课堂一线的教学名师和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不断取得新突破的科研人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风建设践行“隆中精神”。学校秉承“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育人理念,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坚持推进严教、严学、严考、严管的“四严”管理,教风学风持续向好,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逐年提升。学校狠抓教职工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担当、落实、见效”的实干品格,弘扬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激励教职工发扬“拼尽力气,想尽办法,用尽资源”的“三尽”精神,全力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育人成效彰显“隆中精神”。多年来,在“隆中精神”的浸润下,学生的通识教育基础和学科基础更加扎实,人文素养更加完备,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年度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200余项,学校入选首批湖北科创学院布局建设;高质量就业多年保持在优良水平,学校获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培养出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诗人企业家王宇,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程威、孙玉晴,国家教育部门“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琼结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吴顺喜,在乡村学校奉献13年青春、从一名支教老师成长为校长的“荆楚好老师”有梦洋等一批批优秀校友。

    纳入思政育人体系

    以“隆中精神”启智润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湖北文理学院每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卧龙新人”齐诵《诫子书》作为开学典礼的“压轴力作”,已然成了学校的“传统”。

    这是一堂重要的入学教育课,从新生入学开始,帮助学生了解诸葛文化,敦促学生树立“像诸葛亮一样去读书”的目标,鼓励学生以诸葛亮作为“修身”“养德”的榜样,引导学生志存高远。

    为了让学生时时感召、处处浸润“隆中精神”,学校把“隆中精神”纳入思政育人体系,从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整体规划,形成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合力,引领学生成长。

    校园里,整体建筑群呈仿汉风格,“卧龙出山”主题雕塑和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雕塑设置于各处,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镌刻成碑立于主干道旁,校园的人工湖、主干道、建筑物等被命名为“淡泊湖”“致远路”“宁静楼”“明志廊”“苦读亭”“卧龙广场”……古朴宁静的校园环境中,“隆中精神”元素随处可见。

    学校常年开展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隆中讲坛”汇聚专家学者启迪智慧,“隆中山下党旗飘”“诸葛读书工程”等品牌工程引领思想,“草庐文学社”“诸葛读书社”等学生社团和“卧龙杯”足球赛、“隆中杯”篮球赛等体育赛事长年活跃校园。通过这些具有学校特质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积极进取、发愤图强的育人氛围。

    打造体现“隆中精神”的特色语系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成为鼓舞学生士气,激励学生厚植家国情怀、静心苦读增长才干、奋发成才服务祖国与人民的“强心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隆中精神”的土壤。学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研究工作。近三年,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148门,近3万人次修读。“隆中精神”在全校师生中产生强烈共鸣,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独特文化特征。

    植入师生价值追求

    以“隆中精神”砥砺奋斗

    “隆中精神”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学校师生在“隆中精神”引领下,胸怀远大理想,淡泊名利,辛勤耕耘,在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贡献湖文力量。

    创新创业学院教授裴晓敏从教28年,多年如一日坚持推动创新教育,用心把每一门课做成精品,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2023年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她坚持专创融合、思创融合,深挖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身体力行“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把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的快乐。

    “襄阳楷模”、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教授余海忠主动融入地方发展,致力服务乡村振兴,带领团队历时6年完成鄂西北(襄阳)地区杀虫杀菌植物资源野外调查,开发出8种生防制剂配方应用推广,新增利润超3亿元;创新团队获评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吴华伟带领新能源汽车与运载装备研究团队服务襄阳市20多家骨干企业,联合攻克20多项技术难题,在东风商用车、湖北群龙、东风电驱动等公司得到应用,帮助企业新增产值超过5亿元。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学校七级职员谢华涛克服种种困难,自2017年起一直奋战在学校定点帮扶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一线,指导帮扶村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身教重于言教。在“隆中精神”的浸润下,在校大学生组建“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自2014年起,15批78人次赴琼结支教,7名支教队员毕业后返藏工作,影响了70名非支教毕业生扎根西藏。支教项目获评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团队入选“中国好人榜”,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23年起,学校又组建“雪莲花”赴疆支教团队。志愿者的青春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绚丽绽放。

    作为国家宣传部门首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学校将志愿服务纳入文明修身制度体系和学生实践评价体系,围绕学科专业特点,组建志愿服务团队,目前有10支志愿服务队入选省级“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12年的“周末义教”志愿服务队坚持在每个周末及寒暑假,每次辗转3趟车历时2个多小时,义务为乡镇留守儿童进行功课辅导,先后获评“荆楚学雷锋示范团队”等荣誉10余项。学校在此基础上,创新周末志愿服务机制,形成了周末导医助诊、周末普法、周末科普等10余项周末志愿服务活动,校内共有各类学雷锋周末志愿服务组织95个,每周有近千人次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获得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党委书记吴超仲表示,湖北文理学院将大力弘扬并传承“隆中精神”,培育个性鲜明的湖文育人文化,激发师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特色文化建设助推学校内涵提升,奋力书写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湖文篇章。

    (秦军荣 余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