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东北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等教育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等加速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证明了其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当前,东北地区已进入全面振兴蓄势待发的新阶段。在东北地区一体化建设和推进过程中,高等教育一体化水平直接影响区域的一体化成效,对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凝聚区域合力起着关键作用。这要求东北地区要克服低水平与同质化竞争,在经济一体化基础上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东北地区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是支撑东北振兴新突破、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基石。东北地区产业同构、布局不优的矛盾比较突出,需要在产业规划、资源配置、高校布局、开放合作等方面协同发挥作用。国家关于东北地区的城市群建设规划,充分考虑了相邻省份或区域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相近的特点,体现了通过开放合作、产业协作等举措实现东北振兴目标的可行性,但多数地区仍未形成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因此,推动东北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服务国家总体战略布局、推动落实东北地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的客观需要,是发挥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地理空间建设需要、重塑新业态、推进东北三省城市群建设的关键所在。

    目前,东北地区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尚未完全释放,合作要素流动受限,尚未形成高等教育协同合作的顶层规划和有效的协调机制,需要加大力度破除制约区域内人才、信息、知识、技术等要素自由跨界配置的体制机制壁垒,在战略定位、战略布局、开放合作、产学研用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进程,发挥集成功能,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在战略定位上,紧密对接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布局需求,着力强化东北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协作,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共享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网络,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引擎作用。引导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激发人才活力,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高校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引进集聚一批高端创新型人才。探索具有东北区域特征的特色化创新联动融合机制和路径,强化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精准化和精细化政策供给,满足多元参与主体的联动融合发展需求。

    在战略布局上,从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科学谋划,统筹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集聚与外溢,提高高校参与融合发展、互利互通的能动性和主动性。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搭建融合平台,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互动模式,形成东北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把东北地区的高等院校纳入高等教育一体化规划,明确高校服务产业创新方向、设立协同创新组织,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形成区域高等教育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在开放合作方面,要聚焦若干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城市,从“新格局、新领域、新机制和新动力”四个方面破题。面向东北亚,打造区域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集聚资源优势,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大吸引力。支持和鼓励东北地区高校共建一批赴华学术培训示范基地、品牌专业学科和特色课程项目。依托数字化平台推进开放合作,拓展国际化发展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实施数字旅游、数字医疗、数字教育等,在新技术落地进程中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优化。

    在产学研用方面,全面对接东北高等教育发展现实,促进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紧密合作协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国家产学研用创新中心,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大数据研发机构,共建共享重大项目协同攻关。有效整合专业教学与科研项目资源,开展区域性合作,共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立适合自身区域发展的体系结构,在科学技术和教育创新领域注重大协同、大攻关、大联合,精准服务产业升级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东北地区高校与相关科研院所、省市研发部门、科学创新技术企业等机构,联合拓展信息组织开发和研究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进和打造高等教育整体科技创新发展,培养国际化高水平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科技创新型团队。

    (作者系辽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