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处处有“劳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田野 程晓璐)“银杏树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果也称白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资源。”近日,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医药学院的一堂实践课上,实验师江楠正在讲解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加工银杏果,学生戴上口罩、手套,通过沤制、去皮、清洗、晾晒等一系列操作,制得白果初加工产品。

    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园里,这样的专业劳动技能课程比比皆是。学校探索出别具特色的培养模式——通过积极研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打造丰富优质的劳育课程群,实现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实现知行合一。

    糯米甜酒酿造、榨菜制作技术、酸奶制作及检测……自2021年起,学校出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专业技能劳动课程管理办法》,每学期开设30余门专业劳动技能课程,参与学生超过万人次,专业技能训练已实现项目化、课程化、常态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让学生成长在天地间,“在哪儿开课”需要蹚出新路。拥有1700余亩占地面积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除了因地制宜建有如“智汇农场”“植物园”等实践场所,还见缝插针地在校园各处开辟劳动教育“根据地”。在这里,宿舍、学生餐厅、生活艺术楼都能成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们纷纷“上岗”,在角色体验中获得新技能:餐厅里,学生换上工作服在收盘清洁处监督大家进行“光盘行动”,帮助完成垃圾分类;教学楼内,学生在课间弹奏“共享钢琴”,以琴助兴,以歌颂美……通过科学系统的劳动课程设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把劳动教育课搬出教室,搬进“生活”。学校积极拓展后勤劳动育人模式,依托后勤资源和人才优势,以校园各处为教育平台,开展一系列“生活课堂”。

    “我们希望用最生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该校副校长邱建洲介绍,“之所以要将劳动教育活动化,是希望同学们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能够培养出自己的爱好,提升生存技能与生活品质。”

    如何让劳动教育稳固深耕,让劳动意识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劳动教育由“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其中理论课程8学时、实践课程24学时,共计32学时、2学分。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和岗位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逐步形成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

    2021年,学校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学生评价改革的决定》,创新大学生“五育”评价方式、评价机制和评价管理等,并将学生劳动教育的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此外,学校还出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五好学生”评选管理办法》,重构以“五好学生”为引领的大学生荣誉体系,将劳动实践素质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权重占比10%,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努力实现新时代大学生评价改革目标。

    据了解,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还在全国高校首设“勤劳奖学金”。该校劳动办主任刘中兵介绍,奖学金旨在引导和鼓励所有学生“晨兴夜寐、俭以养德”,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获得更全面的自我成长。2023年,学校共评选出1000余名“勤劳奖学金”获得者。“最开心的不是评上奖学金,而是感受到了努力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获奖学生们表示,勤劳努力、自强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