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人并无不同 ——杭州市博文小学融合教育侧记
□ 叶青云
“我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每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和求学之路都是异常的艰辛和坎坷,但幸运的是我儿子的康复和融合过程都比较顺利。在博文小学这四年里,学校给予了我孩子许多特殊的关爱与照顾。他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位教师对他的鼓励,是他们帮助他跨过一道道坎!”这段话,出自省教育厅近日收到的一封来信,信是一位特殊儿童的母亲写的。这位名叫徐冰的母亲在信里详细描述了学校的融合教育给他的儿子童童(小名)带来的变化,非常感人。近日,记者专程来到杭州市博文小学,了解童童和他的老师们的故事。
教学安排:差异放在平等背后
7月4日,是杭州市各中小学举行休业式的日子,童童也在这一天拿到了他本学期的期末报告单,班主任沈玲娟写下这样的寄语:“在老师眼里,你是个非常可爱的男孩。你总是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对待同学也很热情,老师真诚地希望你快乐健康每一天!”而随报告单一起颁发给童童的,还有一张“微笑天使”奖状。
“微笑天使”,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是轻而易举能获得的称号,但对于童童,这四个字却凝聚了全校教师和他自己四年的努力。童童长相漂亮,却是个重度自闭症孩子,用妈妈徐冰的话说,他自闭得很“典型”——所有自闭症孩子的特点在他身上都有。副校长沈志荣至今记得童童第一天来学校报到的情形:“两手各抱一个篮球,只喜欢拍球,跟他说什么话都不理。”
能不能教好这样一个学生?会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校长王芳坦言,一开始学校是有压力也曾犹豫过,但是秉着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理念,博文小学接纳了童童,与此同时,一次次针对这名特殊学生的讨论会紧锣密鼓地召开。讨论的结果是:正常教学上对待童童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私下再给予针对性教育。王芳说,做教育必须有情怀,应当容纳、爱护每一个孩子,“如果童童因为我们不接纳,不得不去特殊学校,会从心里贴上‘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标签,而在普通小学里,童童得以学习和模仿其他同学,进步会更快”。
博文小学目前接纳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有十几个,分散在各个年段,除了童童以外,还有患多动症的、软骨病的、脑瘫的、抑郁症的等。为此学校形成了专门的特殊教育工作体系:由沈志荣分管特殊教育工作;教导主任承担随班就读教师业务指导和管理、特殊教育档案搜集和整理,以及特殊学生文化辅导、生活技能指导和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培养等;任课教师们负责随班安置和教学。
“对待特殊孩子,用对待正常孩子的教法是无效的。”王芳告诉记者,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包括订阅特教杂志、搜集特教工作资料、邀请外校特教专家和心理学家来指导等。学校还为特殊孩子推出了私人定制“种子课程”。每学期初,由各班班主任填写本班“种子学情分析表”,分析学生状况,然后在基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由特聘专家通过深度访谈、量表评估等方式,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的原因,对症下药,制定专属课程和个性化教育计划。
比起其他学生,童童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享有特别的优先权。比如参加社团,其他学生报了名要经过筛选,童童却无论挑中哪个都受到欢迎。科学教师葛慧强说,童童加入他指导的航模社团以来,能静下心来做得很认真,虽然速度慢一些,但有意等一等他,也能够完成一些诸如水火箭之类的小制作。童童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即使他有些口齿不清,王芳却不怕影响集体荣誉,因为她坚信:“孩子健康成长远比合唱团获得荣誉更有意义。”
融和情感:适性比成绩更重要
童童的优先权,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安排上,在班里,他也一直是最被眷顾的那一个。沈玲娟给记者讲了两个小细节:一个是班里43个孩子过生日时都会带蛋糕来学校和同学分享,但无论是谁的生日,第一个分到蛋糕的永远是童童;另一个是每逢小队假日活动,无论成员怎样组合,童童永远是被各组都欢迎的一个。
为什么其他学生能毫无保留地接纳一个特殊的同学?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位家长站出来对随班就读提出异议?这融洽关系的背后,是从校长到任课教师付出的巨大心血。一方面,学校和特殊孩子的家长保持长期紧密联系,随时交换孩子的成长信息和建议;另一方面,学校也注重和其他孩子及其家长做好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是最善良、最单纯的,我告诉他们,能在一起共同学习六年,是一种缘分。”沈玲娟对她的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两个词是“善良”和“孝顺”,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同学们都愿意帮助童童,“这学期,四到六年级学生到国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要在那里住四天三晚,这是童童第一次离开父母住在外面。开始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可同学们的表现很快打消了教师和家长的顾虑,他们争相帮他夹菜、帮他洗澡,料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没什么不能沟通。”正是这句话,支撑着王芳和她的同事们做好特殊孩子家校联通的信心。一个月前的一天,一切正在朝着越来越好方向发展的童童忽然做了一件让全校师生心惊肉跳的事:他忽然趴到了二楼走廊的栏杆上,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沈玲娟赶紧和其他学生一起将他抱了下来,细问,才得知缘由:临近期末考试,童童的爸爸督促他完成作业,态度严格,他常常要做到夜里十一二点钟,童童不堪重负产生了逆反心理。学校把童童的父母和所有任课教师请到一起,开了个座谈会,经过多次沟通,终于达成了共识——对于特殊孩子来说,适性教育应当比学习成绩更受关注。
童童的智力确实达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但也有他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爱好,他会骑马、会画画,小提琴拉得很好,音乐课每学期都是优秀,学校鼓励和支持孩子发展这方面的兴趣爱好。采访临近结束时,童童的老师偷偷地告诉记者,学校准备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为他举办一场个人音乐会,现在正在悄悄地筹备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