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立己达人的幸福之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志欣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

    “初恋般地选书,热恋般地读书,过日子般地写书。”这是我阅读人生的真实写照。不忘立德、立功、立言、为人、为事、为学使命,一直是我阅读的动力。书陪伴了我30余年的教育生涯。我笃信:每天读书的姿态、递增的品质、持续的生长,就是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我始终秉持“深度阅读”的策略,保持着每年30—50本书的阅读量。每读一本书,我都自觉链接已有认知结构,把读书心得与实践融合并及时形成文字,让所学知识及时获得转化,做成公众号、简书,举办读书沙龙,向报纸杂志投稿发表,与大家分享。

    阅读也成就了我写书的梦想。迄今为止,我已出版论著10余部。有了阅读与写作的积淀,会有能量带动更多人阅读。引领、推动他人和群体的阅读行动,已成为我工作生活的常态。我的阅读成长之路,也因此越走越开阔。

    早在2007年,我就意识到,引导教师建设“阅读自组织”这种以教师自主阅读为驱动的专业发展的民间通道,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在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工作时,我成立了“教师成长志愿者共同体”。一群农村教师,于每个星期四晚上,自愿准时参加共同体的活动,开启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主题研究的共生共长生活模式。

    阅读是最好的减负。2007年开启的“零作业”教学改革正是基于此而提出来的。诸多大胆举措改造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变革了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和教学方式,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自主阅读机会。2014年,该项实践研究成果荣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6年,我在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工作时,分别引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建了“教师领袖成长俱乐部”和“未来教师成长联盟”,并亲自主持每月一次的读书论坛活动。我主张把阅读课程纳入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工作,制定“全学科阅读”课程行动方案,提出了专题阅读与方法渗透、课上与午间阅读、自由与联盟阅读、学校与家庭阅读、任务与活动结合的“五结合”策略和创意阅读空间课程设计理念。2019年,我成为全市通过“全学科阅读”实现“全学科育人”的“排头兵”,课程改革成果也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山东、河北、河南等十几个省市的教育局和学校邀请我担任名校长、名师工作室或课改团队的领衔人或阅读顾问,以每日坚持阅读与撰写心得的方式,指导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引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没有校长的阅读,便不会有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更不会有理想的教育。我引领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们,围绕自身发展定位,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名著研读,提升专业理论素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我以“阅读推广”的方式精准帮扶张家口市蔚县桃花镇初级中学,在我的带动下,密云区和蔚县更多学校和名师工作室,也效仿此方式开展帮扶工作,这一蝴蝶效应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我校获“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目前,我正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300余人一起推动阅读,旨在培养越来越多的阅读推广人。我坚信:立己达人的阅读,将是一场永远走不完的幸福之旅。我愿意做一盏照亮阅读成长路上的明灯,虔诚地经营自己的这项崇高的事业——立德树人。

    影响我的一本书:《学习究竟是什么》

    万维钢老师的《学习究竟是什么》一书中的诸多观点给我很多启发,指引我重构学习观念和行动策略。

    作者认为,创造是想法的连接,某些创造是同类想法的直接连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秘密项目,我们白天上班做普通的研究,晚上回到家里做秘密研究。关键是你做这个项目时,要有一点儿疏离感。也就是说你不应该跟一大帮人在一起凑热闹,应该自己独立地干。因为疏离感能激发创造性。

    这让我认识到连续持恒的学习精神与专注研究习惯的重要性。我经常看一些有创新意识的人的文章,获取新观点和新逻辑,并与自己的已知与实践建立起联系,那灵光乍现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创造,是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