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做事不是做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国文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教师

    我推广阅读是与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的,不知不觉中走过了23个年头。这期间,有人惊讶,有人赞叹,我都不以为意,认为这不过是礼貌性的回应。后来发现有些人真的心怀疑惑:一个毫无行政权力的普通语文教师,让阅读走进课堂,不仅带领语文教师、组织多学科教师推广阅读,还促成了“阅读兴校”的办学方针,并且坚持了20多年,确实有难以看懂的地方。其实,这20多年来我没有刻意要把阅读推广到什么程度,要坚持多久,就这么一直往前走,坚持往前走。

    20多年来,我们学校换了四届领导班子,都无一例外不遗余力地支持阅读,乃至直接参与。一路走来,我推广阅读从来没有遇到领导无视的尴尬。

    2001年,因为学生喜欢,我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阅览室,自主阅读“心仪”的图书和杂志,开创了“语文课进阅览室”,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动态的、内驱的、发展的、个性化的阅读实践过程。随即“语文课进阅览室”上了学校的课程表,也成了全体语文教师长期的坚守,于是就有了23年里上了2.9万节阅读课、在3.8万名学生心里播下了爱读书种子的书香校园建设全国“标杆案例”。

    2007年,我们以“语文课进阅览室”、阅读教学、阅读活动为“三阶”,把学生社团和图书馆作为“两翼”,落实“‘三阶两翼’式阅读行动”。由我这个普通教师来统筹这项书香校园建设工程,最终实现“语文课进阅览室”常态化、阅读研究与教学规范化、阅读活动体系化、图书馆和阅读社团建设有效化,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阅读推广学校”。这其中学校各部门怎样热情地通力合作,是可以想象到的。

    从人的成长角度看,阅读不是目的而是育人工具,新课程改革是以育人方式变更来提高育人质量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就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实践是引导学生做事,而不是做题应试。从2022年开始,我将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开发成“多学科融合阅读课程”。

    在刚刚结束的合肥十中第23届读书节上,“柴丽妮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学生共读《数学与人类文明》,提高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潘庆梅历史名师工作室”开展《大地中国》整本书阅读,进行跨学科融合学习,从地理的角度深度学习中国历史。“姚远化学名师工作室”通过《大师说化学》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等,进一步认识化学。“傅厚菊名班主任工作室”组织教师阅读《非暴力沟通》,体验和谐生命,提高与学生沟通的效果。“魏苗英语名师工作室”组织学生阅读“中英双语诗画集”,在两种语言跨越时空的交融中感悟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刘峤峤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戏剧社、朗诵社、红学社、文学社等阅读社团,组织“园林成戏《牡丹亭》,大观盛景《红楼梦》”读书活动……

    我主持的阅读工作室是合肥市“三名”工作室中的“教育名师工作室”,不仅合肥市10多所学校的教师热情参与,蚌埠、宣城、颍上、宿州等地中小学教师也不断加入,现在已形成了以合肥为基地辐射安徽全省,以高中为主辐射初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阅读共同体。

    我的23年推广阅读就是这样,让人无法不一直走下去。我始终相信:推动读书是一种社会性运作,是一件动员他人跟你一起读书的事。“动员”是可以无声的,当你用心做一件事,长期坚持做这件事,就能激发他人潜在的热情,就会有一批“他人”聚拢过来。

    影响我的一本书:《阅读力》

    《阅读力》是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全民阅读推广人聂震宁为普及阅读学而撰写的一本“小书”,32开本10多万字。这本书大大拓宽了我对阅读的理解和想象:阅读是文明之声,先于文字;阅读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私人化的精英阅读是需要的,凸显交流分享的“共读”更契合新时代;全民阅读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社会化阅读将使阅读本身成为人生的快乐时光……

    读了《阅读力》,再来推动读书,眼光就会变得不一样。聂震宁说,这本书“只是达到提出问题,引发讨论的目的”,实践是讨论问题的一种方式,我以《阅读的历史》整本书阅读为基础开发“人类阅读的前世今生”的阅读通识课程,就是缘于《阅读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