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量子追梦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3 让“1+1>2”

    在学生的眼中,薛其坤严慈相济、没有丝毫架子。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他极其严厉、认真,对学生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要把烧杯洗到自己以为最干净的程度;进组五六年之后,操作大型的物理实验仪器要像骑自己的自行车一样,闭着眼都能骑;学生写报告时,不能有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

    薛其坤认为,物理实验的成功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科研机会来的时候,你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去争取它;二是在掌握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仔细分析数据,寻找规律,训练科学眼光。”

    严师的另一面是慈师。当实验过程非常艰难或者缓慢时,薛其坤会多多鼓励学生,告诉学生“你很厉害”。

    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们去国外开会,薛老师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发零花钱。他手里存不住东西,经常有哪个学生夸他的东西好,他当场就送给人家。”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团队成员王亚愚说。

    他鼓励学生努力去发现实验的乐趣,“比如你学自行车,刚开始学,没有成就感。等你学会了,骑自行车速度快了,就觉得很愉快”。在薛其坤看来,做实验不是简单重复,它每一步都是变化的,都有意外,都有新的东西出现。

    “做有挑战性的实验,压力大是一种常态。作为导师和长辈,首先就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除了严格要求基本功,薛其坤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每次得奖,他都“往后缩”,把年轻人推上去,也注重平衡每个人的机会。他让这些科学界的新生力量明白,做科研不能“单打独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只有紧密协作,才能发挥“1+1>2”的奇效。  

    在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高地长达4年的时间里,薛其坤常常和团队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里,每周雷打不动地召开组会汇报实验进展情况,还经常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进行文化建设——和谐的团队环境让协同创新成为可能。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戴希非常感慨:“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有三四十人,整个团队就像一条串联电路,我们这些‘电阻’,虽然个头有大有小,但每个人身上通过的电流都是一样的。拿走任何一个‘电阻’,电路都不会通。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合作模式和流程,很难想象我们会做成这件事。”

    薛其坤则如此看待科研团队建设:“好的科研团队才能催生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学家。这就像一个机器,只有每一个零部件都能发挥最大作用,才会运转良好。”

    他时刻都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儿马虎,人才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有丝毫的跃进。”

    4 越基础,越尖端

    2020年11月,薛其坤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在这块试验田里,他显现出了更大的格局和境界。

    上任第一天,他走进理学院和工学院,调研基础研究的情况。

    “越基础,越尖端。”薛其坤认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他以盖房子为例,“做基础研究就相当于打地基,做‘0到1’就是盖第一层楼”。强力支持能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自主发展的基础研究,既能占领科学高地,也能开辟新的应用高地,引领未来。

    在薛其坤看来,过于关注科学研究的“现实之用”,会影响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是对科学研究的伤害。为国家留住做“无用”的基础研究的人才,让做基础研究像“挣钱一样幸福”,是他任校长时首先着手的任务。他感慨:“基础研究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可能会花费人的一辈子。必须有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精神。”

    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一系列改革:调整科研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南科大2035之问”,打造南科大“三大发展战略”,打造“专业+通识”“书院+院系”“科教+产教”培养机制。

    作为以理工见长的创新型大学,南科大尽最大努力鼓励从0到1的源头创新:PI制(学术带头人制)保障每位教研序列的教授都是独立课题组负责人,都有独立的实验室和启动经费,就算是初出茅庐的博士后也不例外。除了充裕的科研启动经费,科研导师制度也让青年学者们获得了院士“大牛”的指导。

    数据显示,近几年,南方科技大学成立了十余个校级科研机构,针对关键技术和未来技术形成了专门平台和团队攻关模式,这些平台和团队攻关模式的开展为基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受采访中,薛其坤反复强调了评价改革的重要性。“有些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虽然目前看似‘无用’,但将来可能会有无穷大的应用前景。所以,尽量少问他们‘你的研究有什么用’。”薛其坤认为,不能把评价变成一把庸俗的“尺子”。

    他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数学学科为例,数学学科正在改进考核和奖励机制,考虑以更长的时间为周期进行滚动考核。“在这个周期里,只要最后完成了教学任务就可以,不会每年考核教师的科研成果,到期后再去最终考核并考虑长聘,给教师的自由探索以更大空间。”

    除了带科研团队的年轻人之外,南方科技大学的书院制让薛其坤成为一批本科生的生活导师,这是一种互选的制度,一些有志于从事科研的本科生从大一入学起就可以和自己心中的大科学家深度交流。

    “要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必须练好基本功。”薛其坤强调,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举例说,南方科技大学大部分本科生在校期间都要进行学术训练,他们加入实验室,像研究生一样做科学研究,提前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必须依靠优秀的专业教师把学生的基础打牢”。

    如今的薛其坤,更加忙碌。

    “既要关注团队年轻人的科研方向是否走偏,作为学校校长,也要分管很多行政工作。”作为国内顶尖的物理学家,薛其坤仍然走在追梦的路上。他透露,目前团队还在攻克两个方向:一个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以及拓扑绝缘体的相关领域研究,另一个是高温超导机理研究。“高温超导的机理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世纪难题,如果我们把谜底揭开了,就有可能设计出高温超导材料,在室温下甚至更高温度下实现超导,这将是对全人类的重要贡献。”薛其坤充满期待。

    花甲之年,这位从沂蒙山区走出的科学家仍然享受着逐梦科学而带来的快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