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教育学十大学术热点评析
(推荐人:王建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总编辑)
专家点评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是国家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先手棋。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在教师节之际提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部推出“国优计划”,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新契机。2023年,教师教育体系学术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透析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时代内涵,擦亮底色、坚守本色成为教师教育体系建构的基点;二是关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多维性,教师教育体系内涵日益精细化,目标体系、招生体系、标准体系、支持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和治理体系等均囊括其中;三是重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短板问题,补齐幼儿园小学师范教育体系、非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教师跨学科能力培养体系短板迫在眉睫。本领域研究更加关注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国特色,同时,迫切需要研发原创理论、创新落地政策等。
(点评人:龙宝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热点6 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教学与评价改革
入选理由
跨学科主题学习正在成为一种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策略,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023年围绕这一主题,学术理论界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梳理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意义,跨学科学习是以学科学习为立足点,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知识或方法,去解决真实世界问题或理论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目的是更好地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技能。第二,研究促进跨学科学习发生的机制,以营造促进跨学科学习发生的学习环境;研究促进跨学科学习发生的机制及要素,主要包括高阶思维技能的发展、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学习环境的设计。第三,研究素养导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原则与评价等,探讨不同学科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策略和评价手段。
(推荐人:曾艳,《教育学术月刊》常务副主编)
专家点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举措将跨学科学习置入学科教育,使其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题中之义。新课标实施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历史源流、理论基础、重要意义等基础性研究,跨学科学习类型研究,基于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等,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和实施路径。后续研究还需关注:第一,基于新课标中跨学科学习的定位,对目前多载体、多样态的跨学科学习进行系统思考和理论建构,评估跨学科学习的引入是否对学科课程的实施带来冲击和影响;第二,进一步研究跨学科学习设计和实施中的关键要素和问题,如学科组合关系、不同教学载体在任务设计和评价上的异同、评价和效果分析等;第三,更加关注新教材中跨学科学习的设置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教材中跨学科学习板块的有效落地、建立起教学和评价探索与相关教材编制之间的反馈通道等课题。
(点评人:夏雪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热点7 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突破
入选理由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出口学段和高等教育的入口学段,需要探究如何通过多样化发展,既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的需求,又满足高等教育多元分流的需要,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2023年,学术界围绕该主题集中研究了以下问题:第一,高中多样化的理论基础研究,从学理上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如多元智能理论、生态效应理论和治理理论等;第二,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发展研究;第三,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和评估研究;第四,特色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探索基于特色的育人方式转变;第五,高中多样化国际比较研究与政策研究。
(推荐人:徐士强,《上海教育科研》常务副主编)
专家点评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一直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所在。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差异化教育服务,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家长择校压力,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在当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023年,有关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论文发表数量相较于以前十多年中的每一年都是成倍增长。研究者对县中振兴、高中多样化发展、高中办学特色建设、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我国高中教育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未来,研究者需深入分析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在机制体制、招生考试、普职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办学质量评价、资源保障等领域面临的真问题与真挑战,探索在区域、学校水平上推动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推动高中教育整体发展。
(点评人:赵德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热点8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入选理由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助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攸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培养。2023年,研究者从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什么”的理论问题转向关注其“如何运行”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者探索了省域范围内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路径,探索更小范围内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织架构、目标任务、体制机制。这些研究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认知。
(推荐人:庄西真,《职教通讯》杂志社社长)
专家点评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以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受到学界进一步关注,研究成果呈现增长趋势。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从结构视角来看,主要集中在内涵意蕴、结构体系、构建困境及实施路径等方面。从功能视角来看,主要集中在体系的外部适应性研究,如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研究;体系的内部协调性研究,如中高职衔接、职教本科发展、职教高考制度等研究;体系的内部适应性研究,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等研究。下一步研究建议:第一,廓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理论边界,凝聚研究共识。第二,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土理论建构,强化中国特色。第三,强化多元研究方法的协同使用,提升研究效度。第四,构建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协同研究平台,为现代职教体系研究提供新视野、新思路。
(点评人:王振洪,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热点9 数字化转型赋能终身学习的机制探索
入选理由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数字化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为终身学习机制和体制建设带来新的契机。学界围绕此课题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成机制与实践逻辑研究、数字时代公民终身学习能力框架构建研究、数字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现实挑战和生态建构等。可以看出,以物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通用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加速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远景目标,拓展终身学习的机会、条件与方式,有助于打造高质量、多元化、立体衔接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推荐人:张绒,《电化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
专家点评
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历史进程中,数字化转型在赋能终身学习机制中彰显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综观已有研究,目前尚存在三方面亟待突破的问题:第一,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成熟度问题研究。数字技术尚未完全涉足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过程,技术应用教育领域的风险规避与潜力激发等问题的研究亟待深化。第二,教育与学习主体的转型意愿和现实能力问题研究。智能技术不断冲击和影响着教育与学习主体的主观转型意愿,终身学习相关主体基本素养的更新和提升问题亟待重视。第三,数字化转型与终身学习机制的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这既表现在数字化转型体系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两个体系的兼容性上,又表现在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与数字化技术双向融通的可行性上。未来研究可以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数字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研究,二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终身学习的生态链研究,三是数字化转型技术与人的生命伦理关系研究。研究者要重视数字化技术转型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智能化识别,保证终身学习机制的流动性和个性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