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回归教育本源 ——写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闭幕之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9-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华社记者 余靖静 夏 亮

16日晚,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杭州落幕。但是,如何让体育回归校园、回归教育本源,这样的思考和探索不会停止。

以体育育人

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运动

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赛事分散在15所高校和7所中学举行。组委会表示,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和观看,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是本次运动会中学组女子排球比赛地。学校借此组织各年级同学进场观赛,上起了特殊的体育课。学校校长申屠永庆说,体育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学校若要排主科,体育是无可争议的主科”。

赛后,同学们纷纷留言:“看到她们一分一分去拼,我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以怎样的勇气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是每一位同学的必修课,观看比赛恰恰给予了我们一次热血沸腾的鼓舞。”

中国计量大学是大学组女子足球的比赛地。该校学生朱叶丹是志愿者之一,她和小伙伴一起,每天都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比赛的精彩瞬间。

“我几乎看了大学女足的每场比赛,看到姑娘们在场上拼尽全力到最后一分钟,真的被感动了,她们是真正的铿锵玫瑰。”朱叶丹说,“以后我也要多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不做宅女。”

“运动会不仅仅比的是竞技水平,更是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让体育文化的传播更有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运动的热情,形成热爱体育、崇尚健康的浓厚氛围,从而培养大中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说。

以兴趣为导向

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在2016~2017赛季全国高中男篮联赛中夺得总冠军的回浦中学,地处浙江台州境内的一个海边小城。篮球是这个学校高一学生的必修课,高二高三可以选择其他项目或继续坚持篮球。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近年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

北京市海淀区是全国首个“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试验区”,该区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特色校和实验校小学每学期不少于18课时、初中每学年不少于18课时、高中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18课时的足球课等。

山东青岛加强地方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出版了《快乐足球》《扬帆青岛》等地方教材,中小学生每人至少参加1个体育社团,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

教育部2016年学生体质健康现场抽查复核结果显示:“合格率”“优秀率”两项,浙江省均排名全国第一。该省高中学校已累计开发兴趣特长类体育选修课程上万门;在中小学展开的体育联赛项目,则有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形成“班班有比赛、校校有联赛”、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学生体育竞赛体系。其中,仅篮球一项,就有近两千所中学、四万个班级、180多万学生,相当于浙江全省80%的中学、70%的中学生参与。

发展学校体育,同样离不开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与激励。

在四川省成都市华阳中学,全校17名体育教师中,研究生毕业和高级教师人数以及获奖比例都是全校学科教师中最高的。 (下转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