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支教这一年
□ 李 平 于 佳 通讯员 马军超
前不久,一封来自中共那曲地委、行署的信函跨越万水千山,寄往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我省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团所作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8月,我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委派教师援藏支教。于是45名教师远离家乡亲人,来到拉萨那曲高级中学,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教学生涯。对于他们来说,过去的365天并不平凡。
竭尽所能,再创佳绩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教师费慧华进藏5天后,父亲突然辞世,他含泪奔丧,仅用了6天时间就重返工作岗位;绍兴市越州中学教师丁尚品把仅有两个月大的孩子嘱托给家人,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援藏教师的后勤保障上;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张萧刚刚领完结婚证,就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高原的飞机……
那曲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夏季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8%,有些海拔较高的地区,含氧量甚至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
“直到现在,我依然没能适应这里的高海拔,每天很早就会醒来。还有一些教师,要带着氧气瓶上课。”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教师、援藏团团长王德伟说,“大家忍着思乡情,来到那曲,是要做事情的。我们要对得住组织和大家的信任。”
援藏团在克服高原反应、时差、气候、饮食等困难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得知学校教师不够,7名援藏教师主动请缨,承担了超出正常工作量一倍的教学工作。来自丽水的林建仁主动承担了教务主任一职。另有17名教师进入学校各科室,出主意、教方法,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规范运行……
正是在援藏团的苦干实干和那曲教育人的努力下,这一年,拉萨那曲高中教育教学再创佳绩:2017年高考全校上线率达到99%;在当地高中教师赛课活动中,那曲高中8位参赛教师包揽所有学科第一名……校长巴丹顿珠激动地说:“借助浙江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契机,我们要努力把学校办成‘那曲顶尖、自治区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学校。”
上课带徒,不亦乐乎
雪域高原环境相对艰苦,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严重缺乏。浙江来的45名教师加入后,一下子充实了学校的师资力量,简直就是及时雨。
初来乍到,援藏教师们发现,那里的课堂还停留在念课本、做题、讲题上。援藏团便从改变当地教师的教学思维入手,主导实施“阳光自主”课堂教学改革,把浙江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点一点地带进课堂。
拉萨那曲高中缺少物理实验室,学生很少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来自东阳的物理教师马天辉就在淘宝上购买材料,自制教具,“记得有节课上的是串并联电路,我制作了教具演示给学生们看。他们非常感兴趣,注意力都很集中,上课的氛围很好”。马天辉介绍,援藏团实行实验导师制,通过导师示范和引领,将逐步开齐开全实验课程,打造专业的实验教师队伍,最终实现拉萨那曲高中100%开出实验课的目标。
教化学的援藏教师一共有6名,其中来自常山的袁红军和来自台州黄岩区的陈俊杰是90后,是45名教师中年龄最小的。陈俊杰感触最深的是,一些学生基础薄弱程度超出想象,有的甚至连简单的算术题都不会,经常会出现在化学课堂上要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情形。为此,陈俊杰开展了分层教学,对成绩好一些的学生进行培优,对那些基础差的,则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
不少援藏教师还与拉萨那曲高中的教师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当地教师以藏族教师为主,非常谦虚好学,一有时间就会向浙江的师傅们请教。为让藏族教师才旺仁青上好公开课,马天辉的指导从导学案准备、课件制作、实验设计到课堂教学,涉及了方方面面。在物理组举行的学科论坛中,他们师徒俩自制的教具获得了一致好评。在期末评比中,两人分获“优秀导师”和“优秀学员”荣誉称号。
两地情,恒久远
今年5月,马天辉腿部意外受伤,打了石膏,班里学生听到后都跑来看他,房间里都挤不下,桌子上铺满了学生带来的零食。
过去一年里,在拉萨那曲高中,不断上演着这样的“两地情”故事。学校地处偏僻,四面环山,到了6月还在下雪。学生不少来自牧区,路途遥远,因此都住校,学校每周只在周日给他们放半天假。而教师除了寒暑假,则基本上全年无休。
因此,援藏教师们的生活变得非常纯粹,上课、教研、辅导学生就是全部。也许正是在这样单纯的环境里,他们与藏族教师、学生们的感情格外深厚。
藏族教师经常来宿舍楼串门,品尝从浙江带来的梅干菜烧肉、龙井茶等,也会邀请援藏教师和他们一起过林卡(藏民的一种休闲活动)。
男生索朗旺扎脾气非常暴躁,喜欢惹是生非,在班上没有朋友,让任课教师感到头疼。陈俊杰试着和他交朋友,付出了加倍的真诚与耐心,这让习惯了批评、训斥的索朗旺扎渐渐敞开心扉,接纳并喜欢上了这位学识渊博、像大哥哥一样的浙江教师。一年过去了,索朗旺扎进步很快,违反纪律的情况少了,各科成绩尤其是化学提高很快。
来自台州椒江区的数学教师郑英芝说起学生对她的爱心存感恩,“经常有学生请我去家里做客,并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喝甜茶、品酥油茶、吃风干牦牛肉、尝人参果……”在拉萨过的第一个生日让她特别感动。一进教室门,郑英芝就看见黑板上画了一个巨大的生日蛋糕,孩子们在旁边写着:“亲爱的郑老师,生日快乐!永远18!”
今年7月,高三年级举办毕业欢送会。学生们纷纷跑向浙江来的教师,献上了白色的哈达。王德伟说:“那一刻,非常感动。真挚的师生情,无关地域,无关远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