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博雅”校园文化 建设高质量特色高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创办怎样的学校、培养怎样的学生、走怎样的发展道路,这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引领学校长远发展的参考坐标。地处首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塘沽紫云中学,努力让不同学习潜能、不同性格特长、不同文化认知的生命主体共同成长、成才、成功,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特色发展的“和谐共生”办学理念,孕育了“有质量、有特色、有品位”的“博雅”校园文化。这种继往开来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师生的心灵,成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风向标,助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奋力谱写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锚定方向

    推动品牌高中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天津市特色品牌高中为目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办学情况,深耕教学实践。

    找准战略定位。为夯实“文理兼修、文科见长、‘五育’并举、多元发展”,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坚持“一核”(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双线”(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达天津市一流)、“三观”(学生发展观、教师发展观、学校发展观)、“四化”(教师发展专业化、研发行动规范化、实施路径信息化、学校管理精细化)、“五园”(构建创新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的发展路径。由学校党政班子统领,集全校之力,深入调研,反复研讨论证,编制完成了《紫云中学“十四五”规划》,系统擘画了学校新时代发展蓝图。

    明确目标任务。确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创建天津市品牌高中的工作指向,努力实现学校高品质、特色化发展,全力打造“品牌课程群”“品牌社团”“品牌活动”,培育“品牌教师”“品牌学子”,让“紫云品牌”成为声誉高、价值强、影响大的“金字招牌”。

    探究科学方法。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完善学校“和谐共生生态树课程体系”,构建五大中心及各学科课程基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学校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化立校

    传播“博雅”校园文化

    面对办学体量大、多样化、差异化的办学现实,紫云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将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与国家发展、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确立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博雅”校园文化。

    学校“博雅”校园文化的内涵取意非常深刻。在办学、治校层面,着力打造校园的书香气。“博”意指学校要宏阔视野、博大胸襟、海纳百川,要求学校在办学兴教过程中有宽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雅”意指要文明治校、文化活校、特色兴校,要求学校在办学兴教过程中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品位发展、高质量办学。

    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着力打造教师队伍的学者气。“博”要求教师与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教科书,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学多才;“雅”要求教师与学生情怀优雅、举止文雅、志趣高雅。

    在人才培养层面,着力打造学生的儒雅气。“博”就是确立“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的“大德育”体系;“雅”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诚博雅”的紫云学子的人才培养目标。

    总体而言,学校构建“博雅”校园文化是将成人与成才相结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具有渊博学识、广博爱心、高雅气质、文雅举止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踔厉奋发

    拓宽“博雅”德育途径

    打造“博雅”环境,提升学校文化的形象力。学校相继建成了校史馆、航天科普馆,人工智能、无人机、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等方面的创新实验室,升级改造祥云艺术中心、创客中心,丰盈祥云体育中心、祥云书院教育资源,开辟教学楼“博闻”休闲书吧、“雅乐”音乐角、和谐楼“律动”娱乐区,为学生活动开辟广阔天地,高雅、典雅的环境与人文内涵引领师生的雅行、雅趣,孕育师生的博爱、博学,全面提升了学校文化的形象力。

    挖掘“博雅”内涵,增加学校文化的辐射力。紫云中学坚持“立足滨城、服务双城”的办学定位,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掘、利用本地及国内外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同时积极服务于本地及各共建单位的社会文化建设。例如:拓宽与海军参谋部海图信息中心、海军勤务学院、天津市司法部门、滨海新区文化中心、街道等单位实践育人共建平台,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努力向外延伸,不断增进与重点高中校的校际文化交流。与中国科学院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合作共建创客创新实验室,引入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等设施设备;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建设生物纯酿和无菌实验室等学科基地。指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和小课题研究;与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

    践行“博雅”理念,凝聚学校文化的向心力。为了强化家校沟通与合作,学校每学期举办“校园开放日”,组织“博雅礼仪使者”向家长介绍“博雅”文化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入学教育、选科指导、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学生的每一次成长都由家长来陪伴见证;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独自居住、情绪困扰等有各种问题的学生都被学校记挂在心上。

    擦亮“博雅”品牌,加强学校文化的执行力。自2020年起,学校整合校内各条块活动课程,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5月一体化、系列化推出紫云中学“博雅嘉年华”活动。一方面深入推进五大中心建设,让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另一方面将每年一届的文化节、书香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心理节等“七大节”活动有效提炼,“五育”融合,集体发力全面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的提升。

    笃行实干

    构建“博雅”美育模式

    学校以“博雅”为立足点,开创了“以博启智、以雅塑心、以美育德”的“大德育”“大美育”育人新思路,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加强协同、整合资源,深化改革、落实举措,推动美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育人质量,构建“博雅”美育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美育课程优化工程。挖掘学校美育优质资源,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美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具有博雅内涵的“一二三四课堂融通”美育课程体系,即加强第一课堂启发探究式的艺术课程教学,丰富第二课堂以学生社团、文艺展演、学术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内实践,拓展第三课堂的艺术实践与生涯规划教育,强化第四课堂的校外研修、文化艺术交流、重点项目联合培养的实施。建好美育类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博雅技艺类、文艺审美类、展演实训类等教学训练,在课外每年开展不少于4场的艺术展演、艺术实践等活动,构建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一体的美育模式。在课程体系中树立“大美育”观,综合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情趣、创意表达的能力,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实践活动,推进美育全覆盖。探索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艺术院校、行业协会等合作开设精品型艺术课程,通过组织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活动,有针对性地实现有特长学生的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规划学生未来方向。

    突出多元发展,打造美育品牌建设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建设A、B、C三个层次的“345”型艺术团(A类为3个高水平艺术团,B类为4个普通艺术团,C类为5个特长艺术团)。三年成长期,三个层次的艺术社团基本成形,较突出的精品艺术团5至7个,让学生能有更多的升学选择。五年成熟期,12个艺术社团配置完成。以入选首批天津市优秀学生艺术团为契机,持续创作出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好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建设,持续将书法研习、版画创作、绘画技法探究、京剧学唱、民族器乐演奏、戏剧表演作为传承项目体系,创作并推广具有紫云中学品牌特色的文化精品。

    注重拓展延伸,打造美育文化普及工程。秉承“和诚博雅”的育人目标,大力推进美育工作由专业化向大众化延伸,着力打造以“博雅阳光”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实践平台,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受益其中、享受其中。通过开展“班级合唱”“美育实践课堂”“高雅艺术进校园”“戏剧展演”等“博雅嘉年华”系列活动,将活跃基层美育文化与引进高端展演创作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百花齐放的校园美育文化氛围。每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经常性合唱艺术学习和实践活动,在“班班”和“人人”上下功夫。为保障戏剧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学校自2017年创办戏剧表演工作坊以来,先后创排改编话剧《奥狄浦斯王》,原创话剧《旭日东升》《代号·启明》《沽口钩沉》,四部戏剧作品相继在第五届乌镇戏剧节、中国儿童剧场、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天津滨海文化中心歌剧厅等公演,通过戏剧讲好红色故事、津沽故事、滨城故事,逐步提升区域戏剧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互动交流、联动发展,形成资源互换、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多元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成立戏剧课程研发团队,从剧本创编、台词训练、道具设计到舞台监督、音效、灯光、大屏控制等人员分工,人人参与。坚持每年完成一部长篇学生戏剧作品公演,让学生在戏剧体验中完成一个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成长的过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