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更多生动实践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一年来,北京按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部署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挑重担、开拓进取,重实践、抓落实,不断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第一,聚焦形成合奏,有组织地构建全学段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基点”和“龙头”之间的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协同配合。一年多来,北京以“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为总体思路,着眼大中小联合实现人才连续培养、贯通培养,为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立体支撑。一是辩证把握入园、入学人数变化的远近态势,积极探索开展托幼一体化实践。二是以升级建设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已建立首批市级培养基地18个。三是以中考中招改革撬动高中育人模式变革,扎实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四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持续加强“双一流”、集成电路等高精尖中心建设支持力度,创新推出“大线出题、小线答题、产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聚焦教育开放,为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出应有贡献。一是持续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环京重点地区布局北京市属高校校区达成初步意向,在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河北固安校区建设京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迈出关键一步。二是创新推出了“留学北京”四大板块10项措施,有针对性地满足留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三是高位打造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成立“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59所中外职业院校加入。
第三,聚焦重要突破口,以新赛道新优势服务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用适应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终端需求拉动有组织的优质高效教育供给。一是以会诊制深入推进市属高校分类发展,建设数字经济、智能建筑等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实质性支撑学校发展新优势。二是统筹建设教育公共服务、教育公共管理、教育公共资源“三大平台”,上联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下接区校资源平台,有效支撑了入学、招生、考试、评价等系列教育综合改革。三是建成“1+6+N”的教育大数据体系,5.7亿条教育数据面向各区、学校开放共享,遴选出首批41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数据要素潜能得到进一步激活。
下一步,北京将不断打造好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更多生动实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都教育篇章。
讲好“大思政课” 全力推动新时代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市委主要领导2023年以来3次深入高校调研座谈,以上率下推动天津教育系统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育人成效日益显现。
一、统筹课内课外,提升育人效力。课内抓课程育人。一是讲好“关键首课”。集中优势师资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年度集体备课过百场。会同市委宣传部单设100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社科教学专项,以精品讲义为验收成果,实现“有组织教研”。二是讲活“拿手金课”。成立市级磨课中心和语言训练中心,举办教学法特训营。
课外抓服务育人。一是坚持学生中心。面向学生公布校领导联系方式,推进辅导员进宿舍办公,4.8万名干部教师每人与10—20名学生“结对子”。二是坚持接诉即办。全市高校100%落实“一站式”要求、建成“一站式”中心、设置“一站式”热线,网格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二、统筹校内校外,激发育人活力。校内抓文化育人。一是丰富资源供给。汇集100篇红色场馆讲解词、700个学生关注的疑难解答、1000个思政案例全市共享,建成5万平方米虚拟仿真中心、红色资源中心和12个思政重点实验室,免费向大中小学开放。二是促进师生互融。辩论赛师生同台“硬杠”,演讲赛请学生做评委。
校外抓实践育人。一是打造实践品牌。探索实践育人新范式,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体系,挂牌100个实践基地和87个大中小学手拉手基地。二是改革实践教学。每年从机关街镇遴选1000个岗位用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实岗挂职,组织64名委办局领导和30名博物馆金牌讲解员到学校兼职任教。
三、统筹线上线下,提高育人能力。线上抓网络育人。一是打造网络名师。创建40个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发布短视频2000个,累计传播过千万。二是构建联动矩阵。打造大中小学一体化“易彩津生”融媒体矩阵,平均日活突破10万。
线下抓管理育人。一是强化队伍培养。构建辅导员岗前培训、骨干培训、高级研修、社会考察全链条培养体系,每人每年培训全覆盖。实施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政课教师退出转岗机制。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职称全部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辅导员高级职称比例按照不低于专业教师平均数单独设置。
下一步,天津将聚焦教育强国建设,持续深化“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改革,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温度、暖度和效度,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突出“三个聚焦”,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
聚焦“一体两翼”,推动产教协同实现新突破。一是落实部省战略协议,研制实施方案,部省协同推进,调动各方政策和资源,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筹建国家工业母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产业链企业和国内高水平学校,重点围绕工业母机高端主机产品数控系统等开展人才、技术对接,首批对接102项。三是服务辽宁“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国重器建设,组建石油化工、机器人等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大连金普新区等2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搭建产教协同对接服务信息平台,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教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2551项。
聚焦振兴发展,推动服务社会实现新突破。一是服务“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程,面向企业一线优秀员工,以师带徒、工匠传承、送教到岗、多方拜师,“一匠一案”培育卓越工匠。二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县级职教中心,组织高职院校与县域重点企业共建15个乡村振兴学院,实施五年一贯制贯通培养和高素质农民培训,为县域经济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职教出海”,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与12个国家社会组织共同发起并签署《沈阳协议》;在俄罗斯、柬埔寨等14个国家建设海外职业教育产业学院15个。
聚焦内涵建设,推动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一是重塑职业教育教学形态。基于岗位需求,梳理能力链条,创建职教专业能力图谱,修订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性评价、生成能力画像,启动94个图谱建设及应用。二是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省(中)直13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启动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试点,在园区、企业建设10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会同十部门出台“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产教融合激励政策。三是加强数字职教建设。启动职业院校数据基座建设,建成省级职教大数据平台;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化制造等专业96个,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及虚拟仿真实训项目732个,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下一步,辽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展现辽宁担当作为,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高教综改意见和十大专项计划,改革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为先导,促进办学匹配前沿领域和产业需求。出台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方案,“一校一案”抓落实,争取3年内调整20%本专科专业点。抓更新升级。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前瞻布局10个未来学科和一批新兴交叉学科,采取压减或转移与其发展定位不符的学科专业、切割部分传统学科专业转移至同城其他高校等方式,促进学科专业腾笼换鸟。抓动态调整。新增先进制造业等需求强、缺口大的学科专业。调减撤销需求趋弱、就业率低的学位点、专业点。建立需求引导清单。跨部门搭建产业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定期发布区域产业急需学科专业清单,引导高校自主调整。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规模偏大、需求下降的专业点实施调控。
二、以调整招生结构、改革培养模式为重点,强化人才精准供给。针对招生结构调控等分别出台改革方案。招生结构调整上,提高理工农医类招生占比,扩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强相关专业培养规模。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大力发展专博。调减需求下降的高职大类招生。市级以学费调整、差异化生均投入等进行引导。培养模式改革上,聚焦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重点产业急需人才精准施策。依托上海数学中心开展数学冬夏令营、学科拓展活动等,启动数学拔尖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点集成电路“住企联合培养”改革,由“住校”为主转轨到“住企”为主。分类布局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开设跨学科微课程,培养产业急需复合型人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