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韶山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长征中,红军的年纪是多大吗?”

    “20多岁!”“25岁左右!”“不到30岁!”……早早了解过长征历史的学生们纷纷回答。

    “同学们说得都很对,红军师、团级干部的平均年龄是24岁,最先到达陕北的红25军平均年龄是17岁,和大家现在差不多。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随后,庞鑫介绍了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家乡脱贫事业的黄文秀、文昌航天发射场首个“95后”分系统女指挥员周承钰等优秀青年的故事,“伟大长征精神并不遥远,我们现在仍能看到长征精神一直在迸发着时代光芒”。

    ……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的一个多小时,学生们走走停停,时而沉思,时而记着笔记,全身心投入这堂行走的思政课。

    “实景化的课堂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思想共鸣。”韶山学校思政教育实践营地负责人向燕介绍,“我的韶山行”注重于挖掘韶山文物、文献、事迹、故事等红色资源,打造多维度相结合的实景思政课程,每一堂课都起源于过去,却立足于当下,历史与现实深度结合,既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们的深思。

    实践表明,行前行中行后的完整课程设计,专业教师全程陪伴的课程制度,多类型实景微课和思政大课相结合的丰富课程内容,“我的韶山行”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研学不再枯燥,实现了“以研促学”,收到了显著效果。

    未来,湖南还将进一步创新形式,开设“诗词思政课”“音乐思政课”“探究思政课”等,让思政教育可视可触,力争把“我的韶山行”打造成为全国中小学生思政教育和红色研学的“金字招牌”。

    一堂播撒“红色种子”的思政大课

    “我的韶山行”以丰富的内容、鲜活的形式,创新了中小学生红色教育方式,解决了之前研而不学的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在中小学生心中,有了一位更加生动立体的毛主席。

    华容县一中学生董汝慧已经不是第一次来韶山,然而,这次在韶山看到毛主席的读书笔记、和朋友往来的书信,听到毛主席送儿子毛岸英去战场的故事、和妻子杨开慧的感人爱情故事,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伟人形象树立在了心中。

    “以前毛主席在我心中就像天空中的太阳,光辉闪耀,而现在毛主席还像冬天的暖炉,温暖人心。”董汝慧说。

    这样的体会既是董汝慧个人的感受,也代表了全体研学学子共同的心声。从他们在研学手册上写下的一句句研学感言中,可以更加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由衷且真挚的感情。

    益阳市箴言中学学生谭阳睿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应像毛主席一样勇担时代大任,不顾艰难险阻,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临澧县晟德学校学生苏蓓蓓写道:“毛主席的故事教会我,要多读书、读好书、精读书、广读书。他立志要改变中国农民的命运,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他成功做到了。我辈应当向他学习。”

    ……

    “没来韶山之前,同学们对毛主席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课本上,是比较模糊的。”向燕说,来到韶山之后,学生们发现,原来,伟人的青春也和他们一样迷茫过、奋斗过,“这种熟悉感一下拉近了伟人与学生内心的距离,也让伟人的形象变得更加亲切与具体。正是这种转变,给了学生无限的感动与力量”。

    与感动随之而来的,是“红色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悄然埋下。

    华容县一中高一学生孙炜锲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就听着外公讲述毛主席的故事。在来韶山之前,他对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当身处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场听到毛岸英主动申请赴朝参战并得到毛主席的大力支持时,联想到毛岸英在这场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场景,孙炜锲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触动:“我心中种下的红色火种瞬间爆发,生根发芽了!”

    如果说在这次研学中,那些微妙而深入的思政“小课”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心灵,那么精心策划的思政大课《恰是风华正茂》则是一场集中、直接的红色文化盛宴,它以磅礴的气势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宁远县一中学生胡美玲在韶山了解了关于毛主席的点点滴滴,这让她感觉毛主席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亲切,毛主席的亲人也仿佛就是自己的亲人。他们在革命中遭受的苦难与毛主席对革命的执着让胡美玲本就沉重的心情再也控制不住,一颗颗滚烫的泪珠滴落,沾湿了正在记录着毛主席光辉一生的笔记本。

    很久很久,胡美玲的心情才得以平复,她翻开笔记本的后页,写下了一句送给祖国也送给自己的祝福:“愿中国兴盛,无苦难,无不公;愿自己的人生也像毛主席一样,勇往向前,无惧无畏!”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红色精神力量的冲击,在学生们的思想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记者看到,在一张张“红色研学综合服务评价表”上,“内容生动”“意义重大”高频出现;在“学生研学手册”上,“希望时间再长一天,还想再好好感受”更是体现了学生对韶山的不舍。

    如今,“我的韶山行”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韶山之外。

    据了解,在“我的韶山行”引领下,湖南省各地各校对红色教育进行了积极响应、探索与创新,深化红色教育实践,讲好红色故事,帮助青少年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韶山市镇泰小学是全省最先一批开展红色研学的学校。“研学归来后,我们就组织学生每天开展5分钟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将革命文化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该校校长毛蔚霞说,学校还通过党日活动、红色讲堂、思政课堂等形式,重点讲好中国故事、初心故事、领袖故事、家乡故事等,把学生培养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大美韶山的推荐者。

    在研学结束之后,衡山县岳云中学校长吕强组织学校思政教师展开了一场“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创新。“未来,学校将常态化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将育人理念进一步融入实践教育中,通过红色研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吕强说。

    “三湘大地遍布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夏智伦说,“湖南省教育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作用,赓续红色血脉。通过‘我的韶山行’的示范效应,带动引领全省红色教育、红色研学蓬勃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红色理想,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