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俊:与孩子一起奔跑天地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5年,弹指一挥间。一所乡村幼儿园能发生哪些变化呢?

    前不久,笔者慕名来到北临长江、南依宁镇山脉的江苏省句容市下蜀镇中心幼儿园,见到在这所幼儿园工作了25年的园长杨华俊,听她讲述与孩子一起奔跑天地间的故事,畅谈这所乡村幼儿园的发展变化。

    重建乡村幼儿在园生活新样态

    杨华俊清楚地记得,她在1999年刚参加工作时,孩子们在园里的场景:园里的桌椅呈现秧田式布局,教师讲授、孩子们听讲,采用“小学化”教学方式,那时称之为“跟着老师学本领”。

    “当时,我们认为教材就是课程,把教材里的知识教完,课程就实施完毕了,教育也就完成了。”杨华俊边回忆边展示了一组刚刚拍摄的孩子们在园生活的场景,只见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行走,奔跑于天地之间。现在,孩子们从早晨入园开始,教育就在发生,无论是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还是教学活动,都渗透了教育意图。然而,教育意图又是润物无声、自然而然地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午休刚过,我们就看到,园里的孩子们正快乐地忙着:户外生态园场地上,有的孩子在画画,有的孩子在吹泡泡;户外沙水区内,孩子们与教师一起在池塘边“钓鱼”,这些“鱼”是用当季的树叶和吸铁石制作的;还有的孩子忙着喂兔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25年间的课程变化,让园里改变了三个不足:乡村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对儿童内在需求关注不足、课程生活向度体现不足。”杨华俊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认为:一日生活皆课程,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重塑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形象

    “以前提到幼儿园教师,大家会认为他们就是高级保姆,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杨华俊说,“的确,曾经也有教师给予自己这样的角色定位。当时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比较少,多数是由村里面能唱会跳、善良有爱的姑娘担任。”

    从教师数量上来看,1999年至今,园里公办教师从2名增加到17名,公办教师和人事代理教师占比从0.06%提升到90%,其中人事代理教师的五险一金,按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

    从专业能力来看,2014年和2017年,幼儿园先后被推荐为镇江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镇江市园本课程建设园,省教科院专家定点指导园里工作。2020年,句容市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南师大学前教育专家引领全市幼儿园内涵发展。

    至此,乡村幼儿教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涌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镇江市骨干教师、镇江市十佳教师等拔尖人才,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整体大幅度提升。

    随着素质的不断跃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不断提升。针对乡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对儿童内在需求关注不足、课程生活向度体现不足等问题,杨华俊开发了“园子里·天地间”课程资源,丰富“生态乐园、美丽田园、生命家园”课程内容,探索“儿童生活历”儿童发展评价,系统构建自然生活课程,实现了乡村幼儿园课程文化革新。

    重构乡村幼儿教育生态

    “这是孩子们探访我们的家乡下蜀镇的照片,超市、银行、茶园、农场、菜市场,我们称之为‘走访日’;这是炸糙米的爷爷和碾藕粉的爷爷来给孩子们展示他们的传统手工艺,我们称之为‘接待日’;这是孩子们来到华电码头探访长江,我们称之为‘远足日’。”谈起25年间的乡村幼儿教育生态重构,杨华俊娓娓道来,“我们还有露营日、采摘日、集会日等活动。如今,教育不再囿于幼儿园围墙范围内,而是发生在乡村田园之中、社区与家庭之中。”

    “以往家长可能会疑惑:‘我就是农民,你怎么还让我的孩子学种地呢?我想让孩子来学知识,你怎么总是让他玩?’”杨华俊高兴地说,“这样的疑惑越来越少了!现在,家长和社会人士不仅愈加理解幼儿教育,更成为了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这是乡村学前教育生态的重构。”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教育出现忽视自然的现象,对自然规律和儿童天性缺乏理解,课程活动脱离儿童生活,儿童生命生长的秩序被打乱,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杨华俊说,针对以上问题,幼儿园遵循“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尊重规律和儿童天性,将自然融入生活,让教育回归自然,以“奔跑天地间”为核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开发课程资源、以资源改造教育内容、系统建构自然生活课程,演绎了幼儿园自然生活课程回归真自然、真生活的实践样态。

    25年来,坚守乡村幼教天地的杨华俊一路奔跑,一路品尝成功的喜悦,先后获得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镇江市劳动模范、镇江市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