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前行 开拓创新 推动舟山教育华丽转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10-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共舟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祝幸安

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小学以环境教育特色见长。该校开发了“海之韵”海洋兴趣特长拓展课程,其中沙画创作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受到学生的青睐。

近年来,舟山教育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要求,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准确把握教育领域的市情特征和阶段性发展特点,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育人质量为主线,加快推动新区教育创新、集约和内涵发展,新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幸福度和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

数字化的舟山教育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已居全省中上水平,部分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99.75%,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4%,高中段学生升学率85.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0.86%,普通高考录取率98.1%。适龄学生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6年以上,教育普及化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全市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2%,其中二级以上幼儿园49%,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6%。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3%。省级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到77%。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比例达到100%,省级以上改革发展示范校75%,中职学生毕业首次就业率99%以上,中职学校毕业生中级工以上获证率超过85%。幼儿园、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具有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95.4%、97.4%、93.1%。中小学千兆网络接通率超过99%,百兆宽带到教室达100%。

行动中的舟山教育:呈现出五个发展长项,补齐了四个领域短板

五个方面长项:(一)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走在前列。普陀、岱山、嵊泗3个县(区)通过了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区)评估,创建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定海区已通过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省级预评估,若下半年顺利通过省正式评估,舟山将成为全省首批全域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设区市。

(二)教育投入保障力度有效增强。全面落实财政投入优先保证教育发展的要求,逐年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52.85亿元,其中财政性经费125.4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增长93.4%和120.4%。教育投入重点向高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扩建、中职学校布局优化提升、学前教育改薄和扩容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倾斜。

(三)学前教育普惠化日益凸显。一是抬高底部。实施了薄弱幼儿园专项整治计划,在全省率先完成无证幼儿园整治工作。二是扩大资源。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两轮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新建、改建和扩建幼儿园47所,主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有力补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7.93%,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创新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域学前教育入学“服务区”制度,服务区制度覆盖面达到64%。

(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格局基本形成。一是提升整体水平。全市各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校际差异系数小学为0.36、初中为0.27,初步形成了中小学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抬升发展底部。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专项整治建设行动,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面貌得到切实改善。三是翻新育人空间。以校园环境、设施、功能改善倒逼育人模式改变,近两年共投入4400万元专项资金(不含基建)保障美丽学校创建,全市“美丽学校”达标率达到76.8%,优秀率达到42.4%。

(五)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改革学校教师绩效奖励制度。实行教师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挂钩,实施年终绩效奖励存量与增量配套改革,提高了校长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打破了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困局。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全面实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校际交流,随迁人事关系和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均位居全省第一。创新试行教师工作量管理。在全省率先启动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试行教师工作量管理,科学设置教职工职责任务和工作标准,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益。

补齐四个短板:(一)优布局、重技能,补上职业教育“低散弱”短板。投资8亿多元相继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中职学校,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舟山航海学校等的基础能力和办学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学校数量从2012年的11所整合到4所,校均规模从1149人提升到1544人。全面实施了中职学校实训设施建设行动计划,计划3年内投入8725万元新(扩)建实训室84个,进一步提升学校实训条件和学生技能水平。在全省中职学校“面向人人”职业能力比赛中,我市连续两年总成绩名列全省第一。

(二)引投入、重品牌,补上高端民办教育缺失的短板。出台实施了《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了民办教育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3年来共引进社会投资10多亿元,兴办了绿城育华(国际)学校、正行双语幼儿园和小荧星幼儿园等一批全日制高端民办教育机构,填补了长期以来全市高端教育机构缺失的空白,满足了部分新区群众个性化、选择性的教育需求。

(三)提档次、重特色,补上高等教育层次不高的短板。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组建成立并顺利摘筹,成为国内第一所培养旅游与健康融合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获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基地。浙江海洋学院成功升格为浙江海洋大学,列为海洋类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启用,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海洋人才高地。

(四)抓改革、重全面,补上教育公平不够到位的短板。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渔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城乡、区域、校际间差距不断缩小。义务教育招生实现“零择校”;在全省提前一年取消了公办普通高中择校招生;“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逐步向两端延伸;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在流入地入学升学;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全面实施到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

展望2020: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大有可为

当前,舟山新区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教育的诉求日益高涨,我们必须以建设新区教育现代化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学有优教”工程,为浙江自由贸易港区和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发挥好人才和智力支撑作用。

立足规划先行,加快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一是启动实施舟山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专项规划。加快落实主城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布局建设“137”计划,计划投入8.2亿元新建1所初中、新改建3所小学和新建7所幼儿园,有效满足主城区日益高涨的入学入园需求。二是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第三轮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扩容和改薄工程,力争到2020年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33所,改造薄弱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1.1万个。力争实现学前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区”制度全域覆盖。三是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健全民办教育发展的帮扶政策措施,吸引支持民办高端教育机构、国际化学校落户新区,进一步增加高层次、多样化、国际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打造教育品牌,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落实全方位育人。把育人目的导向和科学文化知识设计贯穿于每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和主题活动,努力推动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智慧校园以及美丽校园的融合发展,立足打造品质校园。二是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全市小规模高中的整合提升,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和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全域推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学管理。三是启动实施新区教育品牌项目孵化培育工程,力争到2020年创建10个左右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舟山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舟山教育软实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确保实现教育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全覆盖,力争实现除2个事项外在职教师、在校学生和民办教育机构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做到“零跑腿”。二是加大教育权力治理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内设机构设置和干部选拔任用使用权等八个方面重大办学管理事权,切实规范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推动学校按照章程依法办学。三是推进家校共治。密切家校联系,多渠道拓宽家校合作途径。加强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和功能建设,保障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监督学校工作的权利。四是探索实施第三方评价。依托教育行业学会,探索培育区域性“教育评价研究与咨询中心”等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科研、教育质量、师资建设等专项或综合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导向功能。

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一是启动“1252”人才强教工程。重点推动实施舟山市中小学领军人才建设、浙江省特级教师培树行动、舟山市教学名师提升、舟山市教坛新秀培育、青年教师学习联盟“五大行动”。二是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开展高中段和义教段专任教师到国外学习培训。加快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三是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建立中小学教职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进中小学岗位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以竞聘上岗为核心的退出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资源的配置效益。

近年来,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坚持传统文化特色教育,5年来间参加传统文化教育夏令营的青少年达2000人次,参与无偿服务的义工800多人次。2015年,该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传统美德”被列入省义务教育精品校本课程。图为今年暑期的一场感恩教育报告会上,学生拥抱母亲以示感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