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惊叹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 未来,或许每个孩子都将成为发明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10-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张欣驰

在10月14日拉开帷幕的“上海创客嘉年华”现场,众多与电子、环保、VR、互动多媒体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相关的国内外创客,通过展览、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了解创客文化的机会。而创客文化,更关注未来的教育

当下:传统学习路径也该变了!

最近,微信朋友圈中广泛流传着一篇题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文章写道:“利用假期时间,我们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本次班级共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3份,研究主题各有不同。” 在其中一份报告中,学生们通过电脑程序,对苏轼的3458首诗词进行了分析研究。

这样的新闻,引发人们点赞也好,质疑也罢。其实都不禁让人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未来的世界,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能力?

为期两天的“上海创客嘉年华”现场,来自创客教育领域的专家们就这一话题展开了热议。

温州创客空间和温州大学创客空间联合创始人谢作如认为,随着现在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技术越来越丰富,传统的学习路径也要发生相应改变。

“在有效的引导之下,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小学生完成类似于用大数据研究苏轼这样的项目不是很难的事。” 谢作如说。他举了一个例子,在温州中学开展创客教育过程中,他带领中学生设计制作机器人,为了完成机器人识别音乐节奏的功能,学生自学了微积分、傅立叶变换公式等原本在大学数学课堂上才开始接触的知识。

“很多人觉得这些知识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很难,其实难度主要体现在计算环节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本身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来实现。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要掌握的是其中蕴含的思维方式。” 谢作如说。

未来:每个孩子都将成为发明家!

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我们的孩子将面临怎样的世界?

论坛现场,嘉宾们作出了一系列预测:未来10~20年,很有可能现在的5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代替,社会对人才创新力的要求日益提升;现在的孩子们当中,65%的人在不远的未来将会从事当今社会并不存在的职业。

那么,面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当下的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能力?

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了对未来5年人才培养的10大核心技能。前3项技能分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社会或者企业,也将越来越倾向于接纳那些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人。

在演讲中,Micro:bit基金会首席教育与战略官Gareth James就提出,在未来,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发明家。“欧盟有一项报告说明,新一代的数字居民可以用以下3项特征来划分:数字化意识、数字化能力和数字化技能,生活在21世纪的每一个人不见得都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工作,但都需要具备数字化意识。”Gareth James说。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津田塾大学兼职讲师阿部和广认为,现在的孩子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从小在各种数码产品的包围中长大。不过,在他看来,一味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孩子的思维模式本质上和实验室里那只按一下按钮就有食物出来的老鼠没有区别。“我们希望孩子被电脑程序左右还是由孩子左右电脑程序?编程教育不仅仅在于技巧训练,更在于思维定式的转变。”

“编程正是为孩子提供在动手参与过程中主动深度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实时反馈互动中不断进行调试。当然,编程并非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更应该在传统学科之中展开。”阿部和广说,“通过编程和各种制作的过程,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数学、自然科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性。进入这种状态以后,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玩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