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你真棒”,还可以怎么评价幼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10-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 华 邵艳红

幼儿日常评价在幼儿教育中随时都在发生,因而也随时作用于幼儿。然而,这种评价却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惜于语言的赞赏和止于语言的评价。孩子的健康成长与积极正面的鼓励密切相关。正面评价能使幼儿肯定自我,促进其不断向教育所期望的方向前行;负面评价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我迷失,失去向上的动机和方向。因此,教师不能过于吝惜言辞上对孩子的肯定与鼓励。除此之外,教师不妨利用非语言的方式来正面评价孩子,如适当的肢体语言。

二是评价上的兼顾不周。这是一种不公平的评价,或者说是评价上的偏见,既表现为针对个体的,也有对群体的。无论是哪一种,都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比如,教师如果无法准确、全面地评价一个幼儿,那么很可能会给他指引一条不合适的发展路径。再如,如果把评价变成了少部分孩子的“福利”,那对这部分孩子来说固然可能促成他们向善向上,而对于长期得不到积极评价的幼儿以及总是遭遇“差评”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四是评价的单调、乏味。在幼儿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会常常“听到”两种评价,一种是“你真棒”之类的单一的评价言语,另一种则是需要用眼睛来“听”的评价——教师的面部表情。这两种评价方式往往容易导致评价的单调、乏味,因而丰富、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观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必修课。

五是评价的情感空位。幼儿教师的“用心”不仅表现在职业技术层面,更体现在教师自我的情感投入之中。就幼儿日常教育来说,情感空位的现象很容易发生。以幼儿教师对孩童评价的时空为例,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绝大多数都是“现场办案”,当众处理。我们不禁要问,幼儿教师对孩童的评价在时间上能否延后?在空间上能否不以把幼儿置于群体之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方式开展谈话?当我们的教师都能蹲下身子,挨着孩子的肩膀,面对面地与他们开展对话,这样的教育一定更深入人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