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声音
不要盲目照搬照抄“小组合作”
□阿 火
近年来,“小组合作”风靡全国,在不少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座位的排布都是常年保持几个小组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确有其积极意义。在科学实验课、阅读讨论课、数学活动课等课堂教学中,都很适合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倘若大面积(全县全校)所有班级全部照搬“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则又是非常盲目的。
笔者以为,现阶段全面推广“小组合作”,至少存有四个方面的限制与缺陷:
一是基础硬件有限。一般学校的班额均在40~50人,不具备“小组合作”的空间场地。况且,一个教室到底多少学生数才适合“小组合作”,目前也没有一个权威明晰的标准。
二是师资跟不上。尽管部分民办学校打着“小组合作”的招牌,以控制班额(30人)、提高收费等方式,尝试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部分乡村小学由于人口向城镇集聚,学生数锐减,也在尝试推广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但细思之下,这些“小组合作”也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推桌子”阶段,只是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因为大部分教师所接受的,都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方式,与“小组合作”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经验几乎没有。为此,众多学校虽然在形式上推广“小组合作”,但教育教学方法变化不大,本质上仍然是原有的班级授课模式。
三是管理经验缺乏。一般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室布置,基本上是正前方一块大黑板,大黑板下方一张讲台,讲台下方为4~6个合作小组,与先前的教室布置相比仍显得中规中矩,仅仅只是改变了桌子的摆放方式而已。而开展“小组合作”的班级,有一个很现实的管理细节,就是学生多久该换一次座位?又该怎么换才好?合作小组的座位排布一般以“U形”为多,倘若长时间不更换座位,那么坐在小组两侧的学生都极易造成视力斜视。
四是理论指导缺失。现阶段,国内几乎没有成体系的“小组合作”教学经验,也就不可能存在成熟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而国外引进的“小组合作”教学理论,是基于他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学校硬件、学生数等因素的综合产物,这些教育教学理论或观点,在逻辑上可能是正确的,但毕竟我们与国外的客观条件不尽相同,如果盲目照搬,极易陷入“教条主义”的实践错误。
综上所述,可把“小组合作”作为日常课堂教学参考借鉴的一种有效补充,但请不要过于迷信“小组合作”,更不能盲目吹捧。要在不断尝试学习的过程中,坚定信心,重视自身现成的各种实践经验和客观实际,不断总结提炼符合本地本校发展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最终形成宝贵可行的本土教育教学理论。
(作者系衢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