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 成就梦想
除了跟南京大学共建合作外,省丹中还先后签订了14个与高校合作的项目。近一年来,已有60多位高校教授到省丹中授课。
比如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院”。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学科沙龙、课题研究等,提高全学科育人水平。
一、教授讲座,精彩纷呈
南京大学持续不断地选派优秀教师到省丹中为学生开设讲座,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教育讲座,健雄书院学生事务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同时,匡亚明学院每周还派教练辅导竞赛活动。有些教授直接进入省丹中的课堂为学生上课,并解答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这些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都是有备而来,所以,他们的即兴回答让学生惊叹不已,从内心深处生出敬仰之情,并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希望自己也能有教授们这样的学识。
据教师王秀茹介绍,2023年3月29日,在“南大·丹中”推进的“双高合作”课程建设活动中,留学归国人才、南京大学鲁安东教授在成达楼报告厅开设“未来城市与设计创新”讲座,他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从自身的求学经历和工作案例谈起,再从南京长江大桥的记忆工程到“文化之都”的建设项目,从一木一石的堆砌到对科技与文化有机结合的积极探索,令学生感到高端科技与人文的碰撞让建筑更有意义。
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而又激情满怀,且“情动而辞发”地抒写了切身感受。以下是两名学生所写文章中的节选——
高二(18)班学生夏乐琪写道:“一幢建筑,不仅需要精密的数学运算,还需要极高的审美艺术造诣,更需要人文情怀。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才成就了一个美轮美奂、独具匠心的建筑。”
高二(19)班学生袁婧暄写道:“如果有人问我‘建筑是什么?’我会说:‘建筑是木石筑成的生命,是艺术沉淀的结晶,是人类留存的形神兼美的痕迹。’”
其实,学生留存下来的不只是当时的文字,还有持久回荡于其心中的激动与向往,以及由此生成的努力学习、向上攀登的信心与决心。
二、大学研学,心向往之
既然是“双高”共建的合作,就必然有一种双向的活动,所以,除了高校教授到省丹中讲学之外,省丹中也组织学生到高校开展研学活动。比如“南京大学附属丹阳中学研学营”活动,起始年级学生分批走进南京大学这所C7高校的时候大开眼界,并对这所名牌高校产生了无限向往,且在潜意识里生成了主动积极学习、争取步入心仪高校的希望与决心。
学生们参观了具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图书馆、校史馆等,通过一场场涉及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等各有侧重的报告,并在物理、化学、天文、科技等体验室里参与、体验并适当进行操作,感受到了世界先进科技在中国高校里的精彩,“于无声处”激发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以及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此外,北京研学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2023年暑假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北京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感受到了名校的文化气脉与精神气象。
三、向上对接,升格培养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人的智力各不相同,就应当为那些智力非常好的学生提供“语上”的平台。近年来,省丹中与高校开展的“双高合作”,则让智力与学识水平很高的学生,有了“语上”的机遇。
“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报名。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学校入选首批“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
省丹中根据“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向上对接”行动,让高中学子中的佼佼者有了“升格培养”的机遇,也打通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共育创新人才的探索之路。
林兴文说,有的学生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在高一下半学期便已脱颖而出。一般学生需要两个小时所做的试题,他们不到一节课不但轻松完成,而且正确无误。所以应当助力他们步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领地。“双高”共建,则为这样的学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让他们走进高校,聆听教授之言,甚至与之进行对话。有时,还会安排专门的教授,对其个别指导,让其在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时候,激活内在的巨大潜能,在获取知识尤其是创新思维品质方面,有了飞速发展。
潘国良说,借助高校资源对这样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不但让他们在当下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在他们升入高校之后,也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可见,“双高”共建与创新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双高”共建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100多人次在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甘肃赛区)机器人竞赛暨创客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16人次获得国家奖励,其中全国银牌5枚。在各类学科竞赛中138人次获得国家奖励,近400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
英才学子的特殊培养
有的学生在某个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如果让其与一般学生同样上课,不但难以让其发挥特长,甚至时间一久其天赋也难免“泯然众人矣”。
省丹中也有个别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英才学子,在学校的精心栽培下快速成长,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学生吴梦迪在信息学领域脱颖而出
学生吴梦迪入学不久便加入了学校的信奥社团。当其他学生在学习一些信息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她对知识已经有了独特深入的思考。她常噼里啪啦敲打着键盘遨游于她所钟情的编程天地里。
吴梦迪的特长被信息学奥赛教练荆晓虹发现,并与她进行了交流。荆晓虹惊喜地发现,这名学生对信息学知识的热爱远超一般学生。吴梦迪那种专注学习的意志品质以及对探索未知的渴求欲望也是她不常见到的。
不过,如果让吴梦迪像一般学生那样亦步亦趋地学习的话,那未必能够脱颖而出。玉不琢,不成器。只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能成大器。
荆晓虹便承担起了将其“琢玉成器”的重任。在日常教学中,她给吴梦迪的学习任务总是更深入一些,挖掘其学习潜力;假期里,她常把吴梦迪带在身边,有时已到深夜,师徒二人依然沉浸于信息学研究的天地里,使其不断进步、持续发展;只要有机会,荆晓虹便带着吴梦迪到浙江、湖南等地聆听高端信息讲座,参加各类编程大赛,让她向高手学习,乃至与其对决比试高下,令其开阔眼界,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高一下学期,吴梦迪参加了江苏省信息学省队选拔赛,可是由于经验不足、发挥失常,败在强手之下;随后又参加清华大学组织的夏令营,也是成绩欠佳未能如愿。荆晓虹帮她仔细分析原因,调整焦躁情绪,树立提升实力、功到自然成的健康心态,让她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击败一个个挫折,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学习过程中,高考科目的学习和信息学的探索一直是一对令人纠结的矛盾,时间分配是个难题,如何选择更是难题。常常会在一次失败的比赛后,希望之船就会残酷地被击沉。继续走信息学之道,能否成功,前途未卜;走普通学科知识之路,便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于心不甘。这样的心态让吴梦迪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无法全身心投入训练。
可荆晓虹坚信她在信息学方面具有不可多得的天赋,只要继续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每当遇到挫折时,她与吴梦迪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帮她重振信心;每当取得进步时,她及时给予表扬,总结成功的经验,让吴梦迪不迷失方向,不断前行。
荆晓虹发现这棵幼苗破土而出之后,茁壮成长起来。2017年8月,吴梦迪以夏令营选手的资格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邀请赛,获得了金牌。这给吴梦迪以极大的信心,在学校组织的学科考试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按照她的成绩,如果按部就班地回到课堂也能升入理想高校。但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知识,更好地适应将来的深造,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拼搏,坚定地走上了奥赛之路。
在之后的辅导中,荆晓虹帮助吴梦迪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为了让吴梦迪拥有健康的心态和更平稳的状态,荆晓虹除了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还督促她锻炼身体,跟她促膝谈心。在比赛前的暑假里,荆晓虹干脆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专心照顾她的起居,陪着她学习与研究。在2018年举办的第35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吴梦迪取得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和最佳女选手奖,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本科学习期间,吴梦迪在“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积极投身科研,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现在美国计算机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二、学生姜心怡在绘画天地里成就梦想
学生姜心怡自幼喜欢绘画,很小便在绘画方面展现出天赋。她对班主任李哲民说:“我非常喜欢画画,画笔可以将我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李哲民尊重姜心怡的爱好,并从各个方面为其绘画潜能的开发提供支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