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特别报道

    “来到中国后我发现,‘夜校’是如此火爆!在这里,不同年纪、不同职业的人学习烹饪、跳舞、健身等兴趣技能,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1月30日,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平行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伊莎贝尔·肯普夫惊喜地说。

    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全球各地有哪些实践经验?来自中外各国的官员和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了探讨。

    迎接数字化变革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化进程中的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报告》指出,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助推器”,对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成为所有人终身的角色,教师也将获得更大的舞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赋予师生关系更加深刻的内涵,而更加广泛的教育参与将不断创造新的学制与社会。”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表示,学习型社会将带来信息流动方式的深度调整与流动机制的持续创新,进而为社会提供充满生机活力的环境。

    那么,以教育数字化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在数字化转型阶段要树立新的哲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陈丽表示,如今,知识的形态、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哲学观,还需要满足多样化需求,整合全社会资源,推动制度体系改革。

    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秘书长托伦·盖尔斯维克认为,构建全球学习型社会,数字化是关键,质量和包容性至关重要。

    数字化引领终身教育变革

    一台电脑如何开启一场终身学习变革?

    会上,多个研究所与大学分享了各自国家和学校数字化驱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案例。

    对于数字化转型,我国有着丰富的经验。2023年3月,国家老年大学挂牌成立,目前已成立40家老年大学分部,设立5.5万个基层学习点。

    国家开放大学(国家老年大学)副校长范贤睿介绍,国家开放大学开展的“能者为师”“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开放共享近8万门优质微课;推出“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线上学习活动专区,上线超过1万本电子书。截至2023年底,终身教育平台累计上线资源100余万条,服务学习者3600万余人次……

    “在韩国,有400多所大学都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终身学习建设。”韩国国立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崔云实指出,近年来,韩国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场景,致力于让学习智慧化,建立了196个终身学习城市,实现了在咖啡馆、电影院等场所处处可学。

    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不足10%的非洲,数字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亚洲开放大学协会主席奥杰特·达罗哈特表示,非洲可以进一步投入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创建灵活的学习机会,这对提高全民素质是个绝佳的机会。

    共创学习型城市美好未来

    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目前,中国正在构筑学习型城市网络,已有10座中国城市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北京、上海、成都、杭州4个城市获得全球学习型城市奖章。

    其中,杭州以“3L”(life-long、life-wide、life-deep)理念,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打造城区“15分钟学习圈”。上海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立约493万件市民学习档案;每年发布上海学习地图、上海市老年教育三类学习点地图、上海市民人文行走地图,便于市民就近享受终身教育服务。成都初步建成“成都市终身学习教育资源库”和“成都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内容涵盖职业培训、基础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等25个大类,年服务市民人群超过300万人次……

    依托“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念,武汉市建立了涵盖科技、文化、历史、生活各方面的学习资源体系。作为下一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主办方,武汉市面向1400万市民,搭建全城“资源下沉、一区一品、时空无限”的高品质学习空间。

    “我们倡导市民学习新风尚,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构建灵活的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多样态学习模式,让学习成为消费热点,让数字化便利教育教学。”武汉市副市长孟晖说。

    本报上海1月30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