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热气儿的新春
■2024新春走基层
春节到来之际,大多数校园已是一片寂静。然而,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小学,却是另一番景象。
当记者走进学校食堂时,只见教师、家长和学生们围成几团,各自忙碌着。大厅里,摆放着小福袋、小元宝等形状各异的小饽饽;厨房操作间里,又大又白的枣饽饽摆放整齐,门楼小学业务副校长姜义强正带着家长和学生揉面、塑形。只见面团在姜义强手里变得圆润,捏起的小花边里放下一颗颗切好的大枣,一个白白胖胖的大饽饽就做好了。
在胶东,过年最有年味的莫过于吃上独具地方特色的白白胖胖大饽饽。过大年,蒸饽饽,期盼来年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五年级(3)班学生李凌羽正忙着和爸爸李明一起制作枣饽饽。“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饽饽,感觉特别开心,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了。”李凌羽一边给饽饽放上大枣,一边开心地说。“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我觉得特别好。做饽饽也很有过年的氛围,特别喜庆。”李明说。
做饽饽是门楼小学“追寻节气的味道”劳动教育课程中的一课。“春分时节,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春饼;端午时节,一起包粽子;白露时节,利用应季食材红薯,制作烤红薯、红薯饼……通过具有传统特色的实践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姜义强介绍。
同样冒着热气儿的,还有福山区格迈纳尔中学劳动大楼的厨艺坊。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山大面传承人权福健作为烟台市劳动教育校外导师,正和学生们讲解传统鲁菜三不沾的文化渊源、制作工艺等。学生几人成组,围着电磁炉摩拳擦掌。打鸡蛋,分离蛋清、蛋黄,将糖、绿豆粉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上锅开小火捶打1800次……
三不沾的食材虽然简单,但捶打的工艺和火候十分讲究。眼看着学生锅里的食材有煳锅的迹象,权福健一把拿过铁勺,边讲解边鼓捣食材,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试错中增长技艺。
“今天学习了三不沾的制作,也在不断地试错和捶打中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马上新年了,我也想把这道菜做给爸爸妈妈吃。”格迈纳尔中学初三(9)班学生王亭豫说。
让劳动课冒着热气儿的背后,是烟台市整体推进劳动教育的精心谋划。烟台市教科院院长管锡基介绍,烟台市引领指导各中小学基于区域资源和学校特色,“一校一特”开发劳动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并在全市层面聘请了首批30名校外劳动教育导师参与劳动课程指导,目前已开发500多种特色美食课程。
“各中小学结合当地传统的特色饮食文化,学习当地特色的饮食知识,制作出‘色、香、味、形’俱全的传统美食,彰显鲁菜之乡的特色。以福山区为例,全区32所学校都开设了烹饪课。同时,不断挖掘身边资源,邀请非遗传承人、劳动模范、行业精英等走进校园,提高学生的传统美食烹饪技能。”烟台市教科院劳动教育研究室主任刘作建说。
冒着热气儿的不仅有特色美食,还有同样热气腾腾的烟台中小学迎新春活动。在芝罘区南山路小学,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槌花边制作技艺传承人王美风指导“棒槌花边技艺”社团开展“棒槌叮咚”迎新春寒假劳动实践活动,只见棒槌在王美风的手指上旋转、跳跃,棒槌交织,拿起又落下,在短时间内发出碰撞的“叮咚”声,棉线沿着图案慢慢成形,精美的画面跃然而出。烟台港城中学剪纸社团的老师和学生走进社区,和社区居民一起剪窗花。从内往外,从简到繁,大家拿着画笔、剪刀、刻刀精雕细琢,一个个姿态各异、精美漂亮的剪纸窗花满室生辉。大家还一起动手制作新年日历,尽情享受剪纸乐趣。作为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福山区甲骨文书法教育基地,烟台格迈纳尔中学小学部的孩子们用黏土制作生肖图案,喜迎龙年新春的到来……
(本报新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张国华 魏海政 郭馨泽 王佳实 特约通讯员:卢鹏 执笔:郭馨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