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南飞育种忙
■2024新春走基层
“这农时来了,谁都耽误不起,大年初一照样得下田。”大年初五,许多人还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但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系主任雷东阳一大早就收拾行李,如“候鸟”一般匆匆出发赶往海南三亚。
在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四季都呈现着播种、耕耘与收获的生动图景,每年冬春,都会有数千名育种人带着视如珍宝的种子如约而至,利用这里丰富的光温资源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加代选育。
“年前的工作主要是育种材料种植安排、插田和材料观察,年后主要是杂交、赶粉、制种、观察记载、选种……”这已是雷东阳第20个年头前往南繁基地了。在他眼里,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南繁育种的关键时期,虽然有一份对家人的牵挂,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一到基地,放下行李,雷东阳便戴上草帽,穿上套鞋,顾不上喝口水,直奔田间。这一次,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要从5000多份材料中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材料,通过杂交组合选育高产特早熟的水稻新品种。
据测算,培育和推广超短生育期的水稻品种,实施稻—稻—油种植模式,有望将温光资源的利用率比一季稻、双季稻分别提高55%和25%以上,土地利用率分别提高60%和30%以上。如果将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稻田复种指数在当前基础上提高33%,相当于增加稻田播种面积6000万亩,可实现新增稻谷产量500亿斤。
由于创制新材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2019年春天到现在,经过4年多时间,团队利用特早熟材料与优质高产多抗骨干亲本做了几百个杂交组合,运用现代分子技术并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择优育成了麓山超早和粮安超早两个新品种。
雷东阳介绍,特早熟水稻新品种比当前生产中应用的早熟品种还早8—10天,早熟且确保产量,为破解南方稻—稻—油三熟制生产瓶颈提供了突破性品种支撑,推广后将能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眼下,与雷东阳在南繁并肩作战的不仅有他的学生,还有他的老师——75岁高龄、早已鬓发染霜的全国模范教师陈立云教授,依旧辗转于湖南、海南,为年轻的团队保驾护航。
“南繁虽苦,但为国家农业生产培育出优良的品种,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这一代农业育种人的使命,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季季接续,代代传承的师生如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