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作用不宜夸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邹立业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新闻回放

    最近,“向上社交”一词在大学生之间流行,引发热议。在众多求学、求职的经验帖中,“向上社交”一词热度颇高,教大学生“向上社交”甚至成为一些博主必用的“吸粉”利器。有人认为,通过“向上社交”,大学生可以突破圈层限制,扩展人脉,打破信息壁垒,从而更好地成长;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客观地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主持人语

    真正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应该建立在信任、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基础上,而非仅仅追求虚荣和名声。把社交当作获取利益或者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可能会异化人与人之间本身的真情。而且,盲目追求社交圈层的拓展可能会让人失去自我,过分迎合他人的期待和价值观,反而会迷失自己的真实个性。

    青年说 

    “向上社交”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认为是打破信息壁垒、促进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随之而来的认知偏差不容忽视,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

    “向上社交”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学认知偏差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更倾向于注意那些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如成功人士的社交案例,而忽略了其他多元的成功因素。此外,归因偏差也不容忽视,这种偏差使人们将他人的成功主要归因于社交网络,而将个人的失败归咎于自身能力,从而过分强调社交在职业和社会成功中的作用。这些认知偏差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人们对“向上社交”的追求,并在不经意间影响了我们的社交选择和行为模式。

    “向上社交”表面上是一座通向成功的阶梯,实则可能是对真实自我和人际关系的误解。在这种社交模式中,个人往往追求短期的利益和虚荣的满足,而忽视了长期关系的深远价值和自我成长的实质。当我们只看到别人的成功和美好,容易产生对他人生活的夸大和理想化的认知,从而导致自我价值的错误评估。另一方面,这种社交方式可能导致对人际关系的功利性理解。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可能仅将“向上社交”视为达成个人目标的工具,忽视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和互惠互利。这种态度不仅有悖于健康的人际关系发展,也可能导致社会关系的紧张。

    “向上社交”不仅是一种流行趋势,也是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微妙平衡的反映,需要我们更加审慎和深思熟虑地对待。这不仅是一场关于自我发现和接纳的旅程,也是一次智慧与内省的探索。在面对“向上社交”的诱惑时,青年大学生应在华丽的表象与深层的自我探索之间找到平衡,共同织就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网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