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国种子深植在每个孩子心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定华 裴红霞 郭琦

    ■圈中对话·爱国主义教育生态圈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首次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门立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进一步加强?如何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网、生态圈,让爱国精神在中小学生中植于心、践于行?本刊就此邀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嘉宾共同进行对话交流。

    对话嘉宾

    王定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裴红霞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

    郭 琦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社会教育负责人

    对话主持

    刘华蓉 编审、校家社周刊主编

 

    抓住“拔节孕穗”关键期

    主持人:各位嘉宾好!欢迎参加校家社周刊的“圈中对话”,共同讨论教育生态圈中的问题。今天对话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1月1日,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以法治方式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该如何认识新时代中小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王定华: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在青少年,基础在学校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做准备的行动自觉,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后继有人。

    裴红霞: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到本世纪中叶,正是30—45岁的年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郭琦:爱国主义教育正在青少年中变得越来越“火”,很多学生通过到雨花台实地研学,了解了百年前风云激荡的国家历史,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出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促使他们以小主人的姿态自觉肩负起“强国有我”的爱国责任和使命担当。

    打破界限谋划新格局

    主持人:学校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中小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涌现了很多典型经验。当前,中小学如何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王定华:当前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主体等方面更加注重融合发展,用系统思维努力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格局。一是在教育内容上打破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等融会贯通起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二是在教育方式上打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界限。中小学校应针对学生认知特点,持续探索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将知识学习与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做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三是在教育主体上打破校园和社会之间的界限。坚持协同育人、多方参与,推动形成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

    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知情意行”的统一。从“知”的维度看,重在坚定“四个自信”。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线是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要帮助学生把自然朴素的爱国情感升华为理性的爱国意识。从“情”的维度看,重在厚植家国情怀。可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关键时间节点等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来开展活动。从“意”的维度看,重在砥砺强国之志。可通过与英模面对面主题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赛事等,激发青少年学生成才报国的意志和理想抱负。从“行”的维度看,重在实践报国之行。可结合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时代主题,设计开发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特点的研学课程和校外实践项目。

    裴红霞: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需要进一步加大。二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三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教育。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要体现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上。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丰富适宜的方式,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二是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开展自主教育。三是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这三个方面,我校都进行了探索,并且积累了经验,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郭琦:以南京地区为例,这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价值高,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当下学校、家庭普遍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缺乏了解,利用率不足,有的还停留在打卡、走形式的层面。学校教学压力大,只愿拿出少部分时间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形式也略显陈旧。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合作机制,根据青少年特点创新教育形式与内容,让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和学生日常生活。

    建议中小学立足学校自身特色和当地红色资源,积极开展馆校合作,用好学校思政课堂主渠道。通过馆校合作机制,学校可以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活动;也可以在班会课、队会课、国旗下讲话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推动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单元与本地红色资源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引导青少年开展实践研学。

    指导“第一个课堂”发挥作用

    主持人:家庭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各位对家庭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有什么建议?

    王定华: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展爱国情怀,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家长自身要有爱国情操和道德修养,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二是讲历史故事,带孩子感悟民族精神。父母可以通过阅读、讨论、游戏等方法,通过讲述爱国小故事、学唱爱国歌谣、诵读爱国诗词等,把爱国的种子埋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三是观实物实景,带孩子亲身体验和感受。家长应主动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名家故地、红色圣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与孩子一起游历、分享、感悟、成长,这样孩子更容易产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四是践爱国行动,带孩子从身边事做起。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引导孩子遵守社会公德,承担公共责任,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爱国之行。

    裴红霞:家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要注重家庭建设,有责任教育孩子爱党、爱国,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如我校的班级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家庭小组活动,陪伴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带孩子体验感悟美丽中国的发展。学校每年评选“优秀家长”,鼓励家长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注重言传身教,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

    郭琦:建议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多选择红色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同时,希望更多家长积极支持和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红色研学夏令营”“红领巾讲解员”等活动,实现家、校、馆携手,共同培植爱国情报国志。

    推进全社会资源开放共享

    主持人: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社会如何发挥作用?

    王定华: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综合施策。一方面,党和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制定协同育人工作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度,促进资源共享。例如,协调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向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另一方面,中小学校应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用好社会育人资源。主动加强同社会有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清单,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活动。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将行业优秀员工、道德模范、家庭成员等纳入育人队伍,以大师资队伍深化多元主体协同育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创刊词     下一篇:馆校合作传递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