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教育之光 延点灯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做事认真的态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长春光华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认真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努力扩大全员育人共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切实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工匠精神”融入养成教育的价值探索

    1.大学生树立价值观的指南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快速推进,“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正需要这种“工匠精神”来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2.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标准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知行合一、严谨务实的精神,助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鼓励学生端正职业态度,强化责任意识与职业认知,将“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自觉形成强烈的责任心,保持热情饱满的工作激情,提升职业素养,赢得美好未来。

    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

    养成教育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素质教育的具体抓手、德育工作的特色项目、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通过实践探索,在学生的“知、情、意、行”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匠心独运”的思想创新

    认知学习:新生入学教育与思政课程相结合。课上、课下“双向并进,环环相通”,将学生入学与成长紧密结合,创新思政工作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意义。通过专业教育学习、辩论赛、校友讲坛、传统诗词大赛、游园会等活动,帮助学生重温和学习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还特邀大国工匠、学校大学生德育导师李万君登上思政讲台,宣讲劳模精神,将“工匠精神”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打造“动感课堂”。

    2.“独具匠心”的做法创新

    情感体验:养成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根据专业特色,不断完善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例如,第二课堂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月活动,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举办“见贤思齐”讲座、课前十分钟演讲、读书交流等;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日益浓厚,通过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送月饼、春节写春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习惯,成效显著。

    3.“别具匠心”的实践创新

    意志磨炼:养成教育与校企合作相结合,协同育人。强调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学生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意志磨炼与情感体验得到了很好的互动,拓宽了“工匠精神”的宣传渠道,加大了“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

    4.“能工巧匠”的责任创新

    行为养成: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办学生满意大学”的办学使命,开展“养德修为”教育,师生同修。“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用崇高的师德感染学生。因此,学校出台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设立“光华教育基金奖”着重奖励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选送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学习锻炼,在实际工作中提师能、修师德、铸师魂,在传承积淀中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

    5.“良工巧匠”的高度评价

    高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估需要从培养目的、学生主体、机构制度、评价反馈等多方面开展调研,尤其需要注重评价反馈主体因素。首先,围绕学生发展和培养定位,学校高度重视家、校、企“三位一体”的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评价体系,保证未来“大国工匠”培养质量。例如,学校开展校家合作共同体制度,通过校家联系电话、微信、短信、电子邮件、寒暑假“4+X”作业等,及时将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思想品德等信息反馈给家长,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邀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学校的管理模式。其次,通过用人单位评价、行业评价和社会机构评价等形式,完善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社会评价机制,提升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工匠精神”与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等品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良好的展现。

    凝心聚力,匠心传承

    学校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创新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推动养成教育的有序开展,实施管理服务列考核、融日常。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倾听学生心声,关爱学生成长,重视学生诉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学生困难,拓展精准资助帮扶渠道,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已成为高校教育的时代使命。学校认真探索“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丰富培养载体,将“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学生教育管理,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实实在在地养成优良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各种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将“匠人精神”传承下去,从而实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培养人、活动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标,为学生成就事业、成就人生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学生闯荡职场、融入社会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践中,教育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完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学生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杜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