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需要“教育随笔”
第二个建议,标杆,标杆,还是标杆。寻觅某位足以让自己心领神会、怦然心动的作家的某一作品或者全部作品,标举为学习的对象和标杆。其实这也是最适合自己生命成长的法门,反反复复地细读、研读和磨读,就像我当年读过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周国平的《人与永恒》一样……直到把这些浸润了灵魂气息的文字读进心里去,化成自己文字的精灵和生命的气质。
第三个建议,打磨,打磨,还是打磨。文字的功夫,最初是读出来的,但最终是磨出来的。把每一个字与词,每一种情与意,每一次思与悟,都一遍遍地揣摩、一道道地研磨,如同雕刻家手中的木器、石器和瓷器,反复敲、反复磋,反复磨……在一心一意、“一意孤行”式的全神贯注、翻来覆去的写作磨砺与熬炼中,会有看见、必有建构、定有提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奏起“赋能乡村”与“职教出海”交响曲
下一篇:新学期,我想浪漫地读苏东坡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