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破解职普融通三重困境
职普融通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的格局,但职业教育主动、系统地与普通教育融通,仍然面临认知、情感和行动等维度的困境,需要从根本上打通学习者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流动的渠道。
推进职普融通的现实困境
一是公众认知存偏差,融通氛围需营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下,读高中、升大学、考研究生依然是公众认可的主流升学模式,普通高中学生可以轻松转入中职学校,但中职学校学生转入普通高中则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缺乏体系化设计。这些都很难引导中小学生从小体验、认知、理解什么是职业教育,难以帮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更谈不上树立技能报国梦想。社会公众观念认知的偏见,在思想根源上束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的可能与可为。
二是价值取向功利化,融通理念难落地。
职普融通旨在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交流和公平对话,搭建可进可出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彰显人性与人力统一、人本与社会融合的教育本真。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政策指导,职普融通改革的价值取向偏离设计初衷,功利化倾向明显,实践中异化为应对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及规模下降危机、吸引优质生源就读职业学校、改善区域职业教育生存困境的手段。参加职普融通试点的大部分学生首选进入普通高中参加普通高考,职普融通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学生转学的通道。此外,职普之间学分互认和学习成果转换难以实现,普通教育依然不认可职业教育学习者,使得职普融通难以深入推进。
三是双向动力需激活,融通机制不顺畅。
当前职普融通机制不健全,难以激活利益相关者的动力。一方面,政策支持机制缺乏,执行落实不彻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由于不同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师资、教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选用、授课以及评价等都缺乏规范性,且师资不足,难以支持课程的开设;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普通高校,推进职普融通需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需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由于政策支持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在高等教育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普通文化课程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实现对学生理论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组织协调机制缺乏,统筹推进不全面。政府层面尚未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普融通项目中的招生录取、学籍管理、课程开发、师资交流、设备共享等教育要素的重组,导致实践领域难以全面推进。此外,对省级、市级政府的督政,缺乏职普融通相关内容或专项督政行动,导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融通的动力不足。
推进职普融通的对策建议
一是基于顶层设计,完善职普融通具体实施措施。
首先,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制度。职普等值是实现两者融通的前提,即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后,在自我实现、社会认可、未来发展机会等方面显示出相近的价值。我国需要建立与职普融通相匹配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系统整理和规范所有被认可的资历,搭建相互衔接、认可、互换的沟通桥梁,实现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等值或可比。
其次,完善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相互融通的制度建设。制定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职普融通实施办法,打通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流通渠道,符合条件的学生,经个人申请、考核合格,可在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自由流动;推动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按相同直认、相近互认的原则,对转入学生已经修习完成的课程进行学分认定;引导职业院校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向普通教育开放实习实训场所等资源,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健全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师资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师徒结对、课堂示范、课题研究等方式,拓展双方交流合作空间。
再次,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社会宣传。广泛宣扬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营造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社会氛围,促使社会公众真实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前途,为职普双向融通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
二是依托劳动教育,激发普教积极参与职普融通。
首先,制定中小学一体化劳动课程总目标。中小学劳动教育应当把增强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作为目标,引导学生在职业体验中认知职业岗位,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培育服务社会的劳动情怀,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构建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用职普融通的理念打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原有的育人边界,以职业教育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指导中小学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生产技能。
再次,打造劳动教育集成式数字化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劳动教育集成式数字化平台,突破学与教的时空限制,有效连接劳动教育内容、教师、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丰富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和效率;通过数字化平台记录劳动教育成果,为劳动教育的评价和改进提供支撑。
三是发展综合高中,精准施策高效推进职普融通。
首先,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综合高中的专门行动方案。地方政府应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出发,结合试点举办综合高中班的经验,制定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配的综合高中发展方案,加快发展综合高中。
其次,按照教育规律推进综合高中运行。开发适合综合高中特点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融通学术性课程与技术技能课程,有助于分流后选择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继续学习普通高中课程,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课程。规范学生学籍管理。新生入学后,学籍原则上全部注册为普通高中学籍;学生分流后,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注册中职学籍,选择普通高中的学生保留普通高中学籍。
再次,畅通综合高中学生发展渠道。坚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择业意向和发展意愿,选择、组合个性化课程,可以分别参加普通高考和职教高考,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四是开发职业课程,及早培养学生职业选择意识。
首先,开发职业教育通识课程。组织职业教育专家学者、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教师,开发一批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选择意识的职业教育通识课程。这类课程坚持普适性,适合不同学段全体学生的学习;坚持基础性,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意义;坚持综合性,课程融合职业教育不同领域的内容;坚持深刻性,通过职业启蒙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
其次,开发职业教育选修课程。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开发职业教育类选修课程,学生通过“做中学”,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认识和体验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职业,形成稳定的专业兴趣与职业倾向。职业教育选修课程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区域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和特色产业、民间传统工艺与技术资源,形成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不同阶段职业教育选修课程目录,并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以及人生规划,科学选修职业教育课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