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妇产科护理学“金课” 培育专业人才
西安医学院护理教育始于1951年,历经73年的发展。
目前护理学专业是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已成为陕西省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主阵地,2023年圆满通过了教育部门护理学专业认证。学校立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构建了以“育人文关怀、树创新意识、强母婴保健”为鲜明特色的地方高校一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符合新形势下健康服务需求的高质量护理人才。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作为专业建设提档升级的着力点,学校不断加强该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从内容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及评价模式等维度进行教学改革探索。2021年获批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获批国家级别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教学团队荣获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
优化内容设计,形成“3链+1”的教学架构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生命周期专业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护理人才,以适应新医科新任务新要求的形势,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医学人才支撑。针对教学中学生学完不会用、处理临床综合性护理问题思维缺乏、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弱等痛点,结合妇产科护理岗位需求,学校将关注生命全周期理念融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建设中,重构了教学内容,形成了“3链+1”的教学架构,即女性健康链、生殖和谐链、孕产幸福链和实践教学,将未孕、助孕及孕产三个阶段的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理念切实贯彻到教学中,让学生形成整体护理理念。
拓展教学资源,建设“三位一体”教学资源库
以学习平台为依托、教学任务为驱动、虚拟仿真为补充,建立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三位一体”教学资源库,搭建了“学银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及虚拟仿真平台,共建共享教学视频、临床案例、科研素材、拓展学习资料、图书资源等8类千余种资源。2021年,“以母婴安全为核心,促进妇幼卫生人才培养”的母婴护理虚拟教研室获批陕西省首批虚拟教研室,促进了学校基层教研室建设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三段式渐进学习”实践教学
践行女性健康全过程照护理念,遴选“3链”课程架构中的重难点问题,结合妇产科临床护理需求,创新采用“单项技能实训+虚拟仿真平台学习+沉浸式情境模拟实训”模式开展“三段式渐进学习”实践教学。第一阶段帮助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第二阶段采用数字建模技术模拟临床实景,第三阶段将学生带入沉浸式情境模拟实训,参照“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以病例为载体,涵盖不同操作项目,培养学生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课程思政,构建“三堂联动”育人模式
以《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为遵循,在课程教学中,深挖思政元素,做好思政教学顶层设计,实现“三堂联动”育人。守好“第一课堂”课堂教学责任田,通过情境创设、随堂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筑牢“第二课堂”校内实践主阵地,通过创设“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乐学睿思”学长团、“科普日”等校园活动品牌,实现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的有效联动。开辟“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新天地,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妇科疾病健康知识宣传,举办“孕妇课堂”“红丝带公益活动”“母乳喂养促进”等社会实践活动。
完善评价体系,将“患者评价”引入评价体系
在课程建设中,采用具有“PDCA”循环特征的持续改进的课程教学综合评价方式,并首次将“妇产科患者评价”引入评价体系,采用护士关怀照护行为评价表,对实习学生的人文关怀综合素养进行客观评价。经过反复实践总结,最终构建了多主体、多维度、多形式的教学综合评价模式。
西安医学院作为陕西省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护理专业毕业生超过了3万名,她们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工作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涌现出很多妇产科护理专科领域学术带头人,体现了该课程对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核心作用。目前,该课程已形成鲜明的地方院校特色,受到兄弟院校、同行专家的认可,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一流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安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