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鸣:语文教师要教学生把书读明白
王俊鸣 著
商务印书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思故乡”为什么要“低头”?是仰头望月时间既久脖子酸了吗?还有杜甫的那首《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吗?这“千秋雪”如何能与“黄鹂”“白鹭”统一起来?
特级教师王俊鸣回忆说:“那时候我就不明白,到现在,查刘学锴先生撰《唐诗选注评鉴》所列古今学者30余家,没有一家能说明白的……但是当我站在讲台上时,面对莘莘学子,必须回答学生的问题。一次不会,两次不会,事不过三,这个教师就没脸站在那里了。我那时候总有一种如临如履之感。”
于是,他就开始思考、研究。
让王俊鸣最早有体会的是讲《岳阳楼记》中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从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看,这两个句子中有文字可讲,“集”字是“会意字”,众鸟栖居之义,由此才引申出其他种种义项。有修辞可讲,这是典型的对偶句。但他发现这里有更重要的教学价值——对义互解的思维路线:“游泳”与“翔集”对偶,既知“翔集”是两个动作、两种状态,那么可以判定“游泳”也该是两个动作、两种状态。于是发现把“游泳”讲成“游来游去”就欠妥了——游来游去怎么能是“两个动作”?一查工具书,原来“游泳”二字合则同义,分则有别。在水面浮动为“游”,潜入水下为“泳”,“游泳”二字就得翻译成“时而浮上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如此,语义准确了,语言之美也体现出来了。
“这样讲语文,自己心里踏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可见的。几十年后,有一次我看当年的学生崔永元演讲,他就说到我这样讲‘游泳’对他的启发,让他学会了怎样在对偶的文字中探求词语的含义。”这也让王俊鸣意识到,文本是有规律的,克服难点,把书读明白,关键是要认识文本规律,并切实根据文本自身的规律去思考,去解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所谓“自能读书”,不是指读那些一览无余的文章,而是指能读懂有点儿难度、有点儿韵味的文章。教人读书,首先自己得读书。在近日举行的特级教师王俊鸣《文章读法》新书发布会上,王俊鸣坦言,在数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感读书之难、教书之难,文章中的一字一词,常常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因为读书不得法,教书不得法,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仍然存在。
怎样把书读明白?怎样教学生把书读明白?王俊鸣认为,靠“多”字经不是办法。语文教师若是把“多读多写”这四个字作为教学的基本方针,是无能而不负责任的。要讲究效率,讲究投入产出比,让语文课不是荒废光阴,必须也只能讲科学,循规律。阅读能力分为几个层次:认读—解读—统理—赏读。“认读”是最简单的运作,而“统理”“赏读”又必须以“解读”为基础,所以“解读”是“阅读”中最重要的一环。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终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阅读理论,即关键信息导引律、文内诸因互解律、文外诸因互解律三大规律,并依据这些客观的规律形成了五大解读思维路线:以纲统文,以文解文,以事解文,以理解文,以情解文。
在王俊鸣看来,认识这些规律,养成这样的解读思维习惯,就具有了文本解读的“基础能力”,这是超越文体特点、阅读所有文本都需要的能力——所以它是一种普适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再说“文化传承”“品味鉴赏”才是有意义的;企图跳过这种普适能力的训练而进行“文化传承”“品味鉴赏”,必然流于形式,陷于空洞,甚至散播一种不顾事实、不讲逻辑、随心所欲、胡说八道的坏习气,最终伤了文化本身,也伤害了教师和学生。
“真要把书读明白,除了科学的思路,还需必要的知识和中和平正的立场。”王俊鸣强调,没有基本的文字知识,就解决不了“人不知而不愠”之解读的错误;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就可能把“海日生残夜”理解为“海日生出了残夜”;没有必要的修辞知识,就体会不出“绿肥红瘦”的妙处;没有必要的逻辑知识,就说不清《拿来主义》为什么从“闭关主义”说起;没有必要的文体知识,就过不了从“床前明月光”到“举头望明月”这道坎;等等。所谓“立场”,就是强调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无视文本的客观存在,六经注我,把哈姆雷特硬说成贾宝玉。
新书发布会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彬福认为,“来自实践,运用于实践,体现阅读基本规律”是《文章读法》的最大特点。
在北京市西城区语文教研员周京昱看来,“《文章读法》虽然是一本新书,但王老师写了30年,其中每一条法则、每一个示例、每一段讲析点评都是经过课堂冶炼的。以朴素与睿智书写真知与良知,在当下如火如荼的教改语境中,可称闹市清音”。
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语文教研室主任谢政满表示:“我们这一代语文教师,是读着王俊鸣的著作成长起来的。王老师的语文阅读方法是如此的有效,让我们能自然遵循语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去训练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逐步提升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这一辈子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中学教语文。而我的教学生涯绝大部分是在北京十二中度过的,从1980年一直到退休。人不在十二中,但还是心系十二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声明我是北京十二中的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这个定位很好,甚至有一种光荣感。”王俊鸣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