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外语课程思政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室管理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致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语课程特征和属性更有利于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文化自信在完善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和教学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从外语课程思政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入手,从教学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外语专业课程思政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本文系2023年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AI技术辅助的高校‘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0721462807263)阶段性成果。

外语课程思政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不仅能够突出对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大学生中西方文化对比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但由于其阅历尚浅,对于意识形态问题可能缺乏警惕性和鉴别能力,很容易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自信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英语教学中融合思政教学提升文化自信的途径

    1.修订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增加文化类课程和思政元素

    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途径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022年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的培养方案细化了毕业要求指标点,科学地融入了思政元素,增加了“四史”“经典阅读”等文化类课程设置,并增加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教育理论”“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完善大学生德育素养培养。

    在新的培养方案指导下,也陆续完成了基于OBE教学大纲的修订。OBE教学大纲要求强化立德树人责任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学内容巧妙、自然地融入思政内容,课程建设做到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并坚持以产出导向、产教融合、创新驱动为原则,细化课程目标,落实毕业要求,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联系。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增加了中国文化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并明确教学大纲思政培养目标,使思政素养培养切实融入课堂教学中。

    2.制定课程文化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与文化自信相融合

    外语专业很多专业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所以制定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要延续其工具性特点,同时也要凸显其人文性的教学性质。以商务英语专业的“综合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课程目标的设计分为思政素养目标、专业知识目标、专业技能目标和素质发展目标4个方面。其中,思政素养目标明确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中国文化自信等素养能力。其他3个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跨文化能力的同时,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深度融合的国际化教育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加大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力度。

    在明确课程文化教学目标以外,学院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文化比较中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在学习英语技能和文化的过程中能深刻意识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商务英语听说”以“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自信”为思政目标实施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以“商务英语听说”第二单元“Orientation Is Part of Company Culture”第二小节“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New Employee Orientation”教学设计为例,该小节主题为入职培训,教师通过提炼思政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实施思政教育。课前,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传关于入职培训的视频,让学生预习视频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讨论演练,了解华为、小米等公司的入职培训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品牌价值,为后续打造“中国文化名片”的课程思政点埋下伏笔。课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将华为公司的新入职培训内容叙述给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演示,教师讲授补充内容,了解华为公司发展历史、品牌精神,并可扩展了解其他民族品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民族品牌的价值塑造等思政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商业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共同提升教师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课后,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品牌的内容,并确定3个国货品牌进行调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民族品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巩固课程思政效果。

    3.课程考核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题目比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考核必须与课程目标建立关系。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考核设计要以考核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综合商务英语”期末考试设计为例,100分考卷根据思政素养目标、专业知识目标、专业技能目标和素质发展目标4个教学目标分配分值比重,其中课程思政内容占比达20%。该部分出的5道翻译题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题目和课程思政内容明确列入课程测试中,使考核标准和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支撑点对应,加强文化自信教育

    4.借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交流互鉴的观念

    首先,利用“班级导师制”强化对学生的中西方跨文化意识培养。学院各专业均实行“班级导师制”,班级导师要指导学生每个学期至少完成两本英美文学原著和两本中国文学名著,并写出两篇读书报告。其次,学院定期举办“英文诗歌朗诵”等比赛,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与自信。再次,在第二、第四、第六学期期末结束后3周的实习实训月实践活动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演讲训练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呈现身边的中国故事。

    总之,文化自信是促进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外语专业学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需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理念,有机融入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和提炼思政元素,助力学生成为中国声音的传播者。(胡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