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优秀童书作用 涵养青少年家国情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下,涵养少年儿童的家国情怀,增进其文化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如何做好这一教育课题,笔者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日前举办的“最美中国系列图画书”创作研讨会时,似乎找到了破题之策。那就是充分发挥童书,尤其是优秀原创图画书的育人作用,引领少年儿童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阅读的方式全面认识中国的过去与当下,于无声处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地大物博、美不胜收,有很多感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有许多让人着迷的特色文化。例如,“最美中国系列图画书”之一的《草原深处的家》,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生动塑造了“草原额吉”都贵玛的形象。这一历史事件跨越了地域、民族、血缘,将中国人守望相助的无私大爱充分表现出来。《玛依拉的鹰》则以充满艺术气息的画面,朴实、温暖、动人的细节,将小读者带入哈萨克族的真实生活情境,与主人公玛依拉一起驯养金雕、守护羊群,沉浸于极富魅力的民族文化之中。

    其实,优秀原创童书之所以有用、好用,除了富有美感的画面,还有着鲜明的儿童视角、喜闻乐见的情节。这些因素更容易引发共情,让书中所包含的优秀文化、所传递的正确价值观沉淀在童心深处,达到较为理想的德育效果。它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信息传播领域的接近性原则,即事实因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接受者十分接近,能自然而然地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换而言之,谁更懂得接近性,谁就更能抓住读者的心。地域、文化上的相近性,心理、认知上的同构性,更有利于激发少年儿童的情感反应,提高他们的认知效度和价值认同。

    优秀原创童书还有一个特点是涉及主题广泛,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工艺、英雄楷模、少数民族风情等。不仅有文学故事、科普知识,还有图画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为少年儿童铺陈开广阔的艺术世界,提供了丰盛的精神大餐。特别是诸如“最美中国系列图画书”之类的优秀原创图画书,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阅读过程中都能对本土民俗、传奇故事、历史人物等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情感的共鸣中逐渐强化民族印记,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愈加深厚的认同感。

    客观来看,在全国大力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背景下,以原创优秀童书为载体,可以引领少年儿童悄然无声、自然而然地穿越时空、回望历史、亲近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感受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在带领孩子们感悟生活真谛、涵养家国情怀的同时,往往也能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志趣所在,找到自我使命,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和传播者。

    而让原创优秀童书的艺术价值、知识价值、德育价值最大化,还需要学校和家庭一起担起阅读引导的责任。多为少年儿童选出真正优秀的、适合的作家作品,创造阅读空间,营造阅读环境,为孩子作阅读榜样。和孩子结成阅读共同体,一起聊书,聊人物、聊主题、聊细节,引领孩子读懂、读深、读透,长知识、长见识。以书为媒走向历史的深处,走进杰出人物的内心,一窥文化的源头,在阅读中慰藉心灵,树立志向,做有根的中国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优秀原创童书不是简单、可有可无的休闲读物,而是了解中国历史、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一个载体。帮助少年儿童养成亲近原创优秀童书的习惯,意味着引领他们或走遍大江南北,或穿越历史时空,或走进非遗现场,或与杰出榜样谈心。这样的阅读经历会深深地印入少年儿童心中,成为他们未来反哺家乡、建设祖国的原动力。(作者系本报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