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家长观念 呵护学生健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家庭与学校携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国家人才发展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需要,也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未来和千万家庭的幸福。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只关心和追求成绩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等问题。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聚焦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确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创新提出“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塔状培养模型,并从2007年以来坚持对家长开展公益培训,构建了家校合育新模式。

    着力进行家长学校建设

    学校致力探索集团化办学治理体系,建构了涵盖校内各层级管理系统到社区、关工委等各部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网络,并推行家长委员会制度,推选家委会代表分五级(班级、年级、校区、校点、集团)开展家长学校治理,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学校对家长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成长誓言、三大修炼、四大智慧、三维目标”的要求。“成长誓言”即“管住自己,好好学习;因材施教,立德树人”,“三大修炼”即人格修炼、学识修炼、技能修炼,“四大智慧”即学习智慧、处事智慧、生活智慧、育人智慧,“三维目标”即有思想、有方法、有幸福感。学校通过新教师培训、每周教研、德育论坛、学术论坛、外出培训等方式拓展教师的成长路径,并在教研中重点发展教师的活动观察与设计能力、个性化辅导与咨询能力以及在校家社协同中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等。同时通过购买服务引进校外专业资源和优秀家长资源,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家长学校导师团队。

    构建开放多元的课程也是家长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学校努力构建包括“家长幸福成长”“亲子互动共生”“家长志愿服务”和“个性化帮扶”等内容的家长学校课程,并通过调研学生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学习需求和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等,给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帮助家长缓解教育焦虑,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一是强化家长主题培训。建立“学生未上学,家长先培训”机制,为新生家长提供为期3—5天的公益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日常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培训,安排固定时间和相关专家对不同年级家长进行教育心理学、生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训,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丰富性,切实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近3年培训家长超过18万人次。

    二是打造多维度沟通渠道。每年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月月都有主题文化活动,使用“成华区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手机端“人人通”空间建立与家长适时、专项的沟通渠道,收集家长诉求,并进行及时反馈与指导。

    三是搭建联动平台。定期组织家长主题培训,举办以家庭为主的“家教讲坛”“千名家长进课堂”等学习活动,引导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育人观念,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能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是设计家长恳谈会与家访活动。每学期定期举行4次家长恳谈会,分析班级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积极了解家长的需求,展开深入的家校沟通。每学期期末定期入户家访,针对学生在家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一对一的精准指导,着力帮助解决学生在饮食、睡眠、运动等健康生活习惯及电子产品使用、阅读等方面的问题。

    建立多维评价激励模式

    一是颁发“家长资格证”,鼓励家长学习。学校从育人理念、育人方法等方面综合考量家长的培训效果,对综合表现优、共育效果好的家长授予“家长资格证”,激发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推动家长常态化、长效化履行好教育子女的责任。

    二是推行“家长积分制”,帮助家长做好榜样。家长积分制是持续激励家长在学习和成长方面为孩子做好示范。家长积分制包括家长参加培训情况、家校沟通常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自愿申报创新项目等内容。通过积分的累积,帮助家长与孩子同步成长,同时也培养孩子自身的责任感。

    三是建立“五多”育儿评价标准,指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学校基于对家长育儿问题的调研和分析,推出家长育儿方面“多运动、多劳动、多阅读、多思考、多沟通”的“五多”评价标准,指导家长注重全科育人,走出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育人误区。

    学校在家校合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较高标准,近视率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作者单位系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