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建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
长安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守教育报国使命担当,持续推动建好建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思政课“大体系”
学校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政策保障上全力支持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将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成立学校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校党委专题会议研讨思政课建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校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听思政课、讲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制定《长安大学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长安大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在发展规划、职称评定、教学研究、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了1800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用房,在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中坚持系列单列、指标单列、标准单列,设立了长安大学图书馆马列分馆,落实了思政课教师专职岗位津贴,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思政课建设机制。
建强课程体系
搭建思政课“大平台”
在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政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四史”类、行业特色类通识选修课,打造“必修+选修”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打造“红色+蓝色+绿色”三色“大思政课”品牌。以陕西省“大思政课”平台建设项目为抓手,推出“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融入思政课”教学案例库,打造“红色”“金课”资源;依托学校交通行业特色优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交通建设成就,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行业思政”育人体系,打造“蓝色”行业特色思政课;依托学校定点帮扶、共建对象,在商南县建立了“长安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基地”,将乡村振兴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绿色”思政实践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的有机统一,形成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大国工匠铸大国重器,实践实习育一流人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实践教学品牌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促进学生从“我来听”转向“我来讲”,围绕“初心使命”“青春榜样”等主题开展“清单式预约”宣讲活动,每年宣讲50余场,受众5000余人,不断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宣讲活动被《陕西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本科生思政课程入选省级以上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6门次,“交通强国”等3门课程获评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乡村发展与规划”等23门课程获评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注重改革创新
建好思政课“大课堂”
学校严格执行思政课“单周政治理论学习、双周集体备课”制度,形成“院—室—部(系)”三级备课模式,将“三进”工作落实落细。强化名师引领,获批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将名师工作室建设为集教学展示、课程建设、成果培育、交流培训于一体的教师共同体,形成“人人有示范、堂堂有精品、门门有金课、课课有名师”的思政课堂建设新格局。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积极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构建了“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汇报—研讨提高”的师生共研共讲思政课共同体。实施“课堂—课程—科研—学科”一体化工程,深化“一课一品”建设,形成了“精品课堂+慕课”“传统讲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立项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建强网络思政平台,着力打造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云上思政课”,建强“长安学堂”在线学习平台,建立“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享长安”“长悟初心”等新媒体公众号。《井冈山》《南昌起义》《百团大战》《英雄儿女》等教学案例已上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平台,为思政课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供资源支撑。
夯实师资基础
建强思政课“大师资”
高度重视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秉持“引培并举”的工作思路,通过“选留一批”“返聘一批”“转岗一批”“吸纳一批”的方式,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制度,聘请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经常性进学校参与思政课教学,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办好思政课的良好局面。先后邀请港珠澳大桥管理部门总工程师、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项目总工程师、青岛海湾大桥总工程师等知名校友为学生讲授“思政大课”,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通过实施“名师名家原著领学计划”“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打造学科梯队整齐、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教学效果良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年来,先后从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生20余人,从校内优秀教师、党政干部和辅导员中选拔5名副教授扩充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入落实部、省、校三级培训制度,以教师全员培训和实践研修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师全员参加实践研修和教学培训。出台《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目标责任管理与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对教师实施分类管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激励作用,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做到人岗匹配。一大批青年教师发展势头良好,1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3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30余人次获省级以上教学比赛奖励。
(石铁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