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儿童哲学 构建幸福“百花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具有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天性,有着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能够通过思考形成对世界的判断和理解。近年来,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幼儿园立足儿童哲学视角,以“保护儿童哲学天性、培养儿童哲学思维、奠基儿童幸福人生”为目标,怀着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关注每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段和一个个独特的观念、想法,和儿童一起“在生活中做哲学”,开启了“儿童哲学视角下‘百花园’课程建构”的探究,激励教师和儿童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实现精神世界的共生共长。

    “百”是指多样性,幼儿园就是百花园,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是儿童学习探究、互动游戏、生动发展的乐园,而哲学话题和问题就蕴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丹阳市新区幼儿园聚焦儿童哲学活动的核心特质,以哲学审视的勇气面对儿童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生活“百”问、对话“百”思、行动“百”探三大路径,为师幼创设交流、表达、思考、实践的空间,逐步推进“儿童哲学视角”下“百花园”课程实践,促使师幼在思考、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建构有意义的生活。

    生活“百”问

    创设惊奇感哲思环境

    “哲学起源于好奇”,充满惊奇感的环境是激发儿童无限想象和思考的第一步。丹阳市新区幼儿园具有惊奇感的环境是与大自然相联结的,且富于变化,如大树上有一个黑黑大大的洞,冬天大树顶端光秃秃的枝条变成了金色,沙池里捡来的小石头缝隙里“长”出了一根根“触须”……幼儿园这些角角落落蕴藏着的“刺激物”,吸引儿童在对环境的观察与互动中萌发爱与智慧,在探索中用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展现出对万物的喜爱与好奇:“洞洞是松鼠每天睡觉的家,还是啊呜啊呜魔鬼的家?”“是太阳把树枝照成了金色,还是因为公主的头碰到了它?”“这块长毛的石头好特别,我想叫它须须石、美丽石,它身上的毛毛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来自儿童内心的奇思妙想让生活中充满了哲学谈话的契机。

    让儿童在充满惊奇感的环境中自由体验与思考,倾听幼儿的好奇与好问,是提升幼儿园教师哲思敏锐度的关键。丹阳市新区幼儿园鼓励教师做儿童声音的忠实记录者,通过观察、倾听、拍摄、记录等方式,好奇着儿童的“好奇”,定格儿童原始的“独白”,发现能真正激发儿童深入思考、持续探究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儿童的“百种声音”成为他们生发哲学探究活动的动力源。

    对话“百”思

    形成合作性探究共同体

    儿童的哲学能力是在对话中发展起来的,如何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当儿童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若干问题后,丹阳市新区幼儿园教师首先对问题进行分析,筛选出需要仔细思考的多元论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没有一个清晰且标准的答案,充满了不确定性,能帮助儿童不断厘清想法和观念,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什么是爱?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是什么?一个人好还是很多人在一起好?……围绕这类问题,教师与儿童共同商议,从中选定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探究主题确定后,教师设置轻松自然并能引发儿童积极思考的围圈、并列、U形等座位空间,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引导儿童进一步思考、对话,形成师幼探究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大家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概念探索,寻求的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观点或可能性。教师是对话的引导者,以“空杯”心态和儿童对主题进行共同探究,借助“举例”“做出区分”“赞同与反对”等思考工具,通过追问、反问等提问策略优化对话过程,引导儿童学会深入思考;儿童是对话的主体,自主提出想法,通过判断和质疑、假设和对比、推理和解释等方式进一步阐明自己的理由,并通过倾听同伴的意见和观点,在思维的碰撞中拓展视野、激发创造力。例如,在幼儿园一次关于“坏人、好人”的探究性对话中,大家提出一系列问题:“坏人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个人很壮,看起来力气很大,还拿着棍子,他一定就是坏人吗?”“如果不看他们长相,怎么区分好人和坏人?”“好人为什么会变成坏人?坏人为什么会变成好人?”……儿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坏人、好人”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探究,认识到“好与坏”的相对性。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态度也有了相应的改变。

    行动“百”探

    丰富多元化实践体验

    儿童通过社会实践的内化进行独立思考,当儿童在对话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灵感或行动的愿望时,丹阳市新区幼儿园教师及时提供资源支撑,拓展活动形式,让儿童带着对事物新的认知回归到自己本真的生活中,按自己的方式去游戏、学习,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互动讨论、创造表达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实现“知行合一”。

    例如,当儿童对“倒霉和幸运”进行探究性谈话后有了自己的思考,尤其是对如何理解生活中的“倒霉”事件以及如何转换视角看“倒霉”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当儿童对着户外望“雨”兴叹,觉得雨天不能出去玩“真倒霉”时,教师顺势提问:“下雨天,可以做什么呢?”“下雨植物可以喝水了。”“我们可以穿雨鞋跳水坑。”“我可以穿雨披、雨鞋上幼儿园啦。”“下雨天出去玩是不是更有趣呢?”经过讨论,大家有了好主意:穿上雨衣、雨鞋,在“倒霉的”下雨天收集雨水、踩水坑、找蜗牛……当儿童发现整个幼儿园就只有他们在外面玩时,感受到了“幸运”。不难发现,教师敏感地察觉到儿童进行哲学探索的契机,将“下雨天”转换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资源,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转换思路,亲身体验雨中游戏带来的快乐,在真实的生活中进一步感受到:“幸运”不是常常降临,每个人难免会遇见“倒霉”,与其让糟糕的情绪笼罩我们,不如试着从另一种角度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将“倒霉”转化成“幸运”。

    儿童哲学将哲思融入儿童的一日生活,师幼共同保持一颗“未知”的心,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热爱。儿童哲学视角下的“百花园”课程,是师幼共同建构的过程:儿童在认识世界、发现自己的过程中寻觅自我成长的生命力量;教师在倾听、理解、支持儿童的过程中不断完成儿童观与教育观的转变。在幸福“百花园”的思想旅程中,丹阳市新区幼儿园将继续与儿童相约同行,不断反思生活,迎接情感和智力的挑战,共同探究世界的真相与奥秘!

    (郁丽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