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唐长安
国家昌明,宝藏存护;国家贫弱,宝藏流失。我们更应当铭记,在晚清时期,不少外国人游弋在唐长安城故址,搜罗攫取了大量中国文物运往海外。1902年,日本人冈仓天心、早崎梗吉威逼利诱无知寺僧骗购了唐长安城光宅坊遗存的25尊极其精美的佛教造像。如今,其中15尊被陈列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展厅中,与游人两相注视之间,这些来自长安的大唐遗宝仿佛在无声控诉……
赓续永生 长安的后世流传
唐代人仿佛知道这座城市会名传后世而不朽。他们在当时就有意或无意间不断把长安的一切记录得详细备至,除前文所述的《历代名画记》《寺塔记》等文献之外,生活在开元盛世的史官韦述还整理了《两京新记》,记录两京城市的总体状况、建筑具体位置和传承顺序。唐代之后,历代文人学者也不断努力搜集这座曾经显耀于世的帝都在现实和文献中的蛛丝马迹,并不断增补考证记录:北宋宋敏求作《长安志》、吕大防绘刻《长安图》,南宋程大昌作《雍录》,元代骆天骧作《类编长安志》,清代毕沅作《关中胜迹图志》、徐松作《唐两京城坊考》……新中国成立后,众多学者对唐长安城的科学发掘与深入研究,更是获取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与长安有关的人和事不断被创作成各种文艺作品诵演流传,古朴而恢弘的现代经典建筑作品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一千余年来,大家以各自的热情和方式不断记录长安、注解长安、赞颂长安。很大程度上,大家赞颂的已不仅仅是这座古城,而是它所在的大唐,对长安的追忆即是对国家盛世的向往,长安已经成为盛世的文化符号。
有人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生生不息,长安,也必将永恒存在。
(作者单位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宣传季活动启动
下一篇: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