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 系统变革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2023年以来,作为国家第二批设立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沈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以核心为“安全、健康、乐学、成长”的幸福教育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探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综合实施改革创新举措,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144个改革项目中,遴选出改革创新成果一等奖15项、二等奖16项。在一等奖中,沈阳市大东区、皇姑区、于洪区、苏家屯区及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浑南区第九小学、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建设工作中,锚定改革重点,聚焦核心问题,综合施策、系统变革,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点的改革经验和创新做法,为沈阳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沈阳经验”。
大东区:
借力智慧教育建设
着力为“双减”赋能增效
伴随着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大东区以打造“安全、健康、乐学、成长”的“幸福教育”品牌为目标,聚焦教学学情难以精准匹配、各学段难以精准减负、个性化学习难以精准高效等亟待破解的核心难题,以智慧教育建设为抓手,充分借助数智技术优势,着力为“双减”赋能增效作出新的尝试和突破。
AI精准教学模式助力课堂教学
建立“三段式”精准课堂。基于AI技术、无痕数据采集与自动诊断分析,建立了以“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在线自测,教师发布任务、推送资源;课中学生分层合作、深度学习,教师精准讲授、实时监测;课后学生发现问题、巩固练习,教师个性推题、差异诊断”为主要实施策略的“三段式”精准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通过“智慧课堂”和学业采集分析系统常态化应用,形成学情数据采集与分析链条,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知识点,使教情与学情得以精准匹配,课堂教学从经验型转向数据型,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升。通过学情精准分析、课堂精准教学、课后精准辅导,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真正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
个性化学习手册赋能作业管理
“共性+个性”,教师的多层次视野。教师通过课堂检测及时掌握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状况推送相应的课后作业,形成“一人一册”的个性化学习手册,实现高频错题的智能整理和针对性练习智能推送。同时利用个性化学习手册进行精准备课、教课,在课堂上讲解共性错题、高频错题,关注个体作答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精准+及时”,学生的高效能学习。学生利用个性化手册,进行精准化、个性化错题再练,扫清薄弱知识点,作业布置从重复海量型转向精准实效型,实现作业布置的“私人定制”,切实减轻了学生大体量作业负担。同时,利用智能终端随时推送学习资源,学生可及时查看错题解析和视频讲解,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精准高效。
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为课后服务增效
“五育”并举完善学生发展评价系统。紧紧围绕“五育”并举,构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维度302个指标的学生发展评价系统,贯通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评价链条,促进学生适应扬长、个性发展。
“全程伴随”实现全面实时数据反馈。通过区域特色“5+2”课后服务平台,一站式完成选课、开课、评价等,家长和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实现数智技术与幸福成长的“双向奔赴”。成为入选国家教育部门信息化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试点成效在全国38个试点区域中被评为“综合发展卓越型”。
(曲飞 姜涛)
皇姑区:
推动区域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沈阳市皇姑区教育部门聚焦普通高中“育人目标功利化、办学模式同质化、培养模式单一化”等问题,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为工作主线,打造“三维一体”优质特色高中群。
以3所辽宁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为第一维度,整合育人资源,满足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发展需求,孵化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积极探索“高质量5+”育人模式,即“高质量中学+高质量科研院所+高质量高校+高质量企业+高质量导师”合作,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贯通式培养。
以4所省、市优质特色高中学校为第二维度,着力强化特色学科建设,满足学生选课走班需求,激发学生优势发展潜能。如第四十中学以“学科讲堂”为载体,构建“PCA生本高效课堂”。第十中学设置普通生舞蹈课程,包括舞蹈普修课和舞蹈选修课。第二十一中学以传媒特色为突破口,开发“多彩传媒+”校本课程体系。
以2所普通高中为第三维度,鼓励“特色+特长”办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或特长发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如飞跃实验中学坚持“抓本质、育自主”办学理念,逐步达成“从兴趣培养到志趣培养”。
在区域普通高中“特色—优质—集群”三步走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皇姑区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精准定位,特色发展。第一二○中学的科技特色、第十一中学的人文特色、第二十四中学的美育特色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已形成全校师生共同持有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行为特点和整体风貌。
深化内涵,优质发展。一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依托“1+1+3+N”协同育人机制,创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二是创新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理性”课堂、“活·力5+”课堂等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三是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过去5年,政府部门投资1.95亿元用于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新招聘高中教师146人,着力建好行政教研、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校家社共育等“五支队伍”。
以评促建,集群发展。紧抓辽宁省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和省、市优质特色高中评估契机,争创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1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5所,省特色普通高中5所,实现公办普通高中省级优质学位全覆盖,市级优质特色高中全覆盖。
目前,沈阳市皇姑区共有省级优质学位10454个,已经成为辽宁省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较多、办学特色鲜明的城区之一。2023年权威媒体以《以“四好建设”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集群式发展》为题对皇姑区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报道。在2024年辽宁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皇姑区作普通高中建设成果交流。
(胡颖 王小熙)
于洪区:
“融合型学校”探寻乡村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于洪区位于沈阳市西北部,近年来,乡村学校生源逐年萎缩,面临着生存危机。与此同时,乡村学校所在的街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民迫切渴望劳动技能培训,以增加就业机会,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于洪区选取光辉街道3所学校为试点,采取调整结构、拓展功能、创新样态等举措,逐步探索出建设“融合型学校”这一有效变革的新路径。
以社会教育赋能,构建整体育人新结构
融入社会教育,开办居民学校。根据农村学校闲置空间大的特点,将居民学校开在校园内,面向居民全天开放。师资由教师讲师团、家长志愿者讲师团及居民学校优秀学员组成,通过点课的方式,开设200余节百业课程。
关注一老一小,开设“老·子学堂”。早晨,家长和孩子手牵手走进校园,分别进入自己的课堂。放学后一起离开校园,共同分享一天的学习收获,形成了老幼牵手共赴校园、祖孙同行各奔学堂的良好氛围。
以优质资源配置,拓展开放办学新功能
构建本土资源供给体系。一是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组建城乡教育联盟;二是小学学段与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结成“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联盟”,初中学段引入教育专家差异势能教育;三是课后服务引入“人民智课”60余门高品质课程;四是教育部门出台《教师交流方案》等配套政策,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统筹社会资源服务创新。联盟校与于洪区职教中心等4所中职学校对接,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与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等3所高职学校对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与沈阳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对接,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将郭明义爱心团队少年强国分队引入校园,助力项目建设。
以主体姿态融入,打造惠民服务新样态
让学校成为农村文明的新阵地。开放校园,为居民免费提供灯光球场、解决居民健身难题;在校内开办乡村大食堂,解决周边群众“就餐难”的问题。
让学校成为农业振兴的新平台。政府部门、街道、高校、企业开展合作,将光辉大集开在学校操场上。截至目前已开办四季大集,累计受众达7000余人。利用闲置校舍,打造于洪区融合型学校学农实践基地、沈阳农业大学科研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申报辽宁省沈阳市种植业智能装备科技小院。
民之所盼,奋斗所向。于洪区以打造“融合型学校”为创新举措,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进而落实沈阳“幸福教育”民生工程,逐步探寻出乡村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与有效变革路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