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 系统变革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丽 赵柏 董伟)

苏家屯区:

“绿色生态评价”助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

    近年来,沈阳市苏家屯区教育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启动“绿色生态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绿色生态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有机融合,通过有效干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成长周期内各学段间的“身心、生活、学业、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交互式衔接,全面促进学生在各学段的无缝对接与可持续发展,进而打造提升教育质量的“绿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牵引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构建以增值评价为基础的全维度数字化“双减”评价体系。通过“专业评价+智慧教育”双驱动发展模式,全区搭建了包括评价数据综合查询平台、教育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数据库等4个子平台和增值评价、学生发展综合评价等9个子系统在内的区域教育发展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通过设计涵盖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15项指标的学生全面发展指数,以及包含学校管理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等6项指标的学校影响指数,构建“五育”融合目标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全面发展指数的监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业成绩、情感态度等方面在一定时间内的综合发展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学校影响指数的分析,发现教师的优势与不足,加强教师的培训、教研等活动,驱动区域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发现学校的优势和短板,利用教育集团资源优势,各校取长补短,促进区域教学质量均衡发展。通过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学科的质量检测,构建区校班、幼小初高“三层四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体系,建立幼小初高劳动教育清单等多项措施推动课程质量提升。通过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项目,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二是建设幼小初高“一体化适应性评价”体系。全区建设和完善了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幼小初高“一体化适应性评价”体系: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家长4个模块,科学理念、行为实施、身心适应性等6个维度。通过对已经升入下一学段的学生进行适应性评价,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问题,指导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作出相应调整,保证学段高效衔接。依据幼小初高“一体化适应性评价”数据监测分析,推进区域幼儿园在大班阶段每周进行学习及生活环境的模拟体验;在全区小学起始年级开设1—2周的始业课程,在初、高中起始年级开设2—4周的引桥课程;区域内组建小初高纵向教育集团,推进集团内跨学段学科教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贯通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深度教研。

    (陈小锋)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双减”背景下实施作业管理“三强化”

    作业改革是建设高质量学校教育质量体系的关键因素,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通过实施作业管理“三强化”的实验,即强化全程管理、强化教研指导、强化面批讲解,指导学校以作业设计与管理为杠杆撬动教育教学改革,回归学校育人主体功能。

    抓宏观,强化全程管理,开展“两聚一落”主题巡研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开展了作业设计与实施专项调研,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综合运用问卷调查、集体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39位校长、138名教师参与访谈,70167名学生家长提交问卷。调研立足实证数据,避免凭感觉说话、凭印象判断的情况,深度剖析了作业设计中的症结:超量作业、惩罚性作业依旧存在,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薄弱,作业批改结果忽略质性评析,对作业功能认识单一等。2023年市级“两聚一落”主题教研完成了13个区县(市)的作业专项指导,引导基层学校强化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全链条管理。

    抓过程,强化教研指导,开展作业管理专项教研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注重强化教研指导,中小学各学科以专题讲座、教研活动、入校听课等形式加强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指导。2023年开展了中小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展示活动,参赛教师及团队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以素养导向为目标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从作业目标、作业时间、作业类型、作业评价等方面对作业进行有效整合、改编。本次作业设计竞赛是沈阳市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积极开展作业设计研究、加快专业成长步伐的积极探索。

    抓反馈,强化面批讲解,编写中小学学科基础性作业

    为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力度,沈阳市中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的教研员组织学科专家、区县教研员及一线名师,编制了中小学基础性作业参考,并于2021年9月上传至沈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供全市师生、家长免费学习使用。2023年,在多轮次试点的基础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础性作业》共计42册正式出版。该套作业遵循政策要求、育人导向和课程标准,坚持情境创设与能力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作业育人功能,助力沈阳市中小学作业设计实现有道可循、有术可依。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充分依托教研智慧,通过抓谋划强支撑、抓服务化难题、抓评价增实效,切实推进了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的提升,为区域教研赋能作业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李天舟 丁梅娟)

浑南区第九小学:

以“一堂两段三清”深入推进“课堂改革”

    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成立于2017年,学校以儿童为中心,坚持遵循儿童成长和认知规律,积极探索以学生身体、大脑、心灵为教育对象的“灵动教育”。学校立足“双减”政策要求和“双新”改革举措,以“课堂改革”为切入点,聚焦教育质量提升的课堂“主战场”,以帮助学生建构并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开展“一堂两段三清”课堂结构改革,掀起了一场真正的课堂革命,实现了课堂样态变革、教学生态革新、育人方式突破。

    变革课堂样态,亮明以生为本“基准线”

    “一堂两段三清”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教育由“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一堂”即一节课时长为1个小时;“两段”分为学科课程和脑动力课程两段,两段时间依据学情做到科学配比;“三清”指当堂学、当堂练、当堂判。课堂体现三个“+”:“‘e’讲+师导”“自学+互学”“师辅+生辅”。教师选择合适的“e”资源,引导学生借助“AI导师”进行自学,借助“同伴资源”进行互学。将传统课堂以师生为轴心的线性关系转变为学生与多种资源连接的网状关系,实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评价聚焦“五大看点”:课堂评价看时间分配、看目标达成、看题量设定、看批改反馈、看辅导跟进。分别对应:科学配比国家和校本课程的时间;课前任务清单具体、清晰、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教师根据不同学情设置不同难度挑战任务;当堂完成批改;课上即时辅导,课下持续跟进。

    革新教学生态,解好“双减”“方程式”

    为夯实“双减”政策落实提供新实践。通过把课后作业纳入到当堂课中,避免因作业滞后、批改滞后、反馈滞后导致的“知识欠账”问题,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新载体。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主轴,教师不断为学生自主学习注入新的能量,凝练出六大学风,即随机应变、寻求挑战、坚持不懈、直面挫折、适时求助和解决问题,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场。为培养“一专多能”教师提供新平台。为保证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进行海量备课,要对六大类、23本校本资源深度理解并灵活应用。课堂的变革引领教师不断走上主动学习、深刻反思和深度实践的复合型教师成长之路,成为课堂改革的中流砥柱。

    突破育人方式,奔赴未来学校“新山海”

    近年来,“一堂两段三清”课堂模式被区域内外多所学校复制推广。浑南区第九小学将继续扎根课堂、完善教学模式、变革育人方式,扩大影响范围,加大区域教研力度,探索“未来学校”“未来课堂”新范式。

(侯明飞 郑君)

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

“雁阵文化”铸高品质

集团化办学焕新活力

    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原名为东北八一学校,鲜明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印记使学校勇挑和平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重任,面对集团化办学中的校区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学校应用雁阵理论,实施雁阵式发展策略,积极探索集团“一体化”办学管理,强化系统思考、统筹推进,不断创新集团管理机制和育人模式,催生集团化多元办学新活力。

    集团内涵发展一体化,熔铸组织管理的“雁阵文化”。集团形成以党委为核心,集成校级领导共同体办学,集体制定集团发展愿景和规划,建立集团内部督导评价机制,实现集体内部考核评价和视导诊断的治理模式。集团组建以优质的老校区为领头雁,贯通区域南北的一校六址“雁队行”成长共同体,实行“统筹协调、条块结合,条重指导、块重落实”的“条块集成”网格化组织管理机制,构建潜能·大成办学体系,走“一校一品”的新优质之路,彰显“明德向善 启智践真 创意达美”的集团育人特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