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高质量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乡村振兴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坚实支撑,也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振兴乡村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强调办好学前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扩大供给与优化结构协调统一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3.2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1.3万亿元,年均增长7.7%。其中,学前教育增速最快,年均增幅达14.8%。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1%,比2012年提高26.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国普惠性幼儿园23.64万所,约占全国幼儿园的86.16%,在园幼儿3717.01万人,约占全国在园幼儿的90.81%。但是,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仍不均衡,有的乡村幼儿园因人口数量下滑开始“招生荒”,有的则“供给难”,无法为适龄幼儿提供充足学位。

    要科学核定学前教育实际成本,因地制宜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研制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省级统筹责任,保障县级经费投入。健全推进机制,强化落实责任,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公办幼儿园比重,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以期达到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目标。伴随人口政策优化和人口结构调整,要建立与学龄前儿童相适应的学位供需动态预测和评估机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借助大数据做前瞻性分析,合理布局幼儿园。鼓励有条件、办园水平较高的幼儿园办托班,实现托幼一体化,倾斜支持有一定基础的幼儿园加快成长为优质幼儿园,办好家门口的幼儿园。要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帮助处境不利儿童,同时统筹好入园需求,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政策扶持与多方联动紧密结合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推进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协同效应,整合集聚、联动共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重视利用乡村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民俗艺术等资源,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振兴,使乡村经济文化与教育协调发展。

    强教必先强师,拥有一定规模资质和一定教学能力水平的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首先,大力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乡村就业吸引力,让教师招得来又留得住。加大学前教师的培养和补充力度,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并涵养其乡土情怀。其次,建立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和教师成长机制。运用数字资源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拓展乡村学前教师视野。践行前瞻教育理念,增强教师与专家的交流互动,将单向度被动培训转为教师主动学习,形成一支数量充足且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最后,对乡村学前教师的定编定级予以适度政策倾斜,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完善相应的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和考核激励等制度,推动有序轮岗,对培养输送优秀骨干教师的幼儿园给予奖励表彰。

    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有效互动

    课程是决定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要动态调整乡村学前课程的评价标准,建立自评、互评和专家评等相结合的弹性指标体系,以课程实践带动教学研究,形成良性循环。根据国家和省级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基于乡村儿童的生活场域和身心发展规律,将具有乡土特色的历史人文、地方民俗和生产技术等融入课程。乡村振兴和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对乡土文化的传承,要坚决杜绝乡村学前教育的片面“城市化”和“离农化”倾向。乡村学前课程建设既不能照搬城市模式,也不能存有乡村与城市二元对立的偏见,要找到乡村教育与本土文化的契合点,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差异化发展。

    厚植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引导其通晓乡情民意,将有价值的地域特色资源融入教育内容,开发自然资源中的游戏材料,设计契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民间游戏,运用村落的真实环境激发幼儿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同时,拓宽课程实施路径,吸纳家长、社区、高校和各领域专家共同参与,通过节庆、单元活动等,培养幼儿自主探究、互助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具有本土气息的课程体系。

    联盟发展与统一管理双轨并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县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的要求。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承担了实现我国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

    要在“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体制下,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统筹服务区资源,实现有效流动。从办园体制上进行改革,通过接管和并购等方式,实施由县直幼儿园在乡村办分园的模式,探索镇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城镇园+乡村园”联盟发展机制,形成以城镇优质园为引领、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村级幼儿园为同盟的集团,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基地和常态化教研项目延伸至乡村幼儿园,以优质园带动集团整体办园水平提升。统一划拨经费,避免因乡镇财政支持不足而导致乡村幼儿园举步维艰的局面。推进人员管理一体化,帮扶结对,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功能,对分园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开展常态化保育教育实践研究。推进规范监管一体化,乡镇中心园要为分园的办园方向、队伍建设、保育教育和安全卫生等把关,并将分园发展作为中心园考核的依据之一,中心园和分园共同接受社会监督。

    (作者单位系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K22YG205133]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