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词穷”先要丰富内心
新闻回放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青年群体中为什么会出现“词穷”现象?他们应该如何丰富自己的语言,让“梗阻”的表达顺畅起来?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主持人语
青年群体中的“词穷”现象值得关注。这种语言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对热词热梗的跟风追逐、交流情境的单一化和情绪化表达背后的语言惰性。三篇大学生的评论作品关注“词穷”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不妨一读。
青年说
如今,提笔忘字现象在智能媒介时代时有发生,不少人的表达能力退化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主动进行表达锻炼,有意识地保持独立思考,让精神的土壤得到滋养,也许是告别“词穷”困境的良策。
“词穷”现象看似在讨论人们的语言使用过于单调乏味,实则体现出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趋于单一。当青年群体开始习惯接收网上的碎片化信息,逐渐被一波又一波简略且模糊的网络热梗洗脑,其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势必退化,“词穷”现象自然无可避免。为警惕这种简化却贫瘠的网络交流方式渗透日常表达,青年需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杜绝长期用缺乏细节、情绪化的词句表达观点,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努力进行严谨缜密的思考。
有意识地表达观点和态度,有助于我们降低网络碎片化信息和缩略性信息对生活造成的现实影响。具体而言,主动参与线下社交互动,常与口才好的人打交道,不仅可以学习到有益的表达技巧,同时能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此外,将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现象和问题多加表达描述,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方式。勤于表达益处多多,看似在向外影响别人,其实是在向内梳理自我。
在加强表达训练之外,保持独立和理性的思考也尤为重要。若是一个人缺乏独立且理性思考的能力,在表达观点时往往更倾向于使用网络上现成的词句。更有甚者,在缺乏思考的状态下,人们输出的根本不是真正的观点,而是某种情绪。此外,缺乏独立思考也意味着对问题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往往难以形成逻辑完整、复杂的长篇表达。书籍、语言类综艺节目、访谈节目、讲座等有助于启发自我,带着问题搜索信息也可以让我们吸收多种观点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