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国资公有”高等医学院校而言,如何才能在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勇当先锋?

    春日融融,万物复苏。走进齐鲁医药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贵在精诚的大医情怀,令人印象深刻。2月26日,齐鲁医药学院迎来开学第一堂课。校各级领导与师生相聚在课堂上,面对面交流学习感受。“领导干部首节进课堂”一直是齐鲁医药学院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狠抓学风养成的一个缩影,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建设优良学风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的应有之义。”齐鲁医药学院党委书记吕传毅介绍,近年来,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学校以高标准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结构布局调整、方向凝练、梯队建设、科研水平提升和平台提质升级,以学科专业建设支撑学校发展,向着建设“医药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砥砺奋进!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向高水平国资公有医学高校迈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高校是汇聚人才的高地,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国企办学而言,它将办学机制的灵活性和办学的公益性有机统一起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关系到人才强国等战略的实施。

    始建于1995年的齐鲁医药学院,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隶属于山东省属国有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社会力量办学范畴中的“国资公有高校”。在鲁商集团党委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深入贯彻集团“12345”高质量发展战略及“1+8+N”业务发展战略,与集团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向高水平医科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牢记国资公有属性,持续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为社会培育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吕传毅介绍,在日常工作中,齐鲁医药学院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新时代医药学院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向高水平国资公有医学高校迈进。

    国企办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资源。为办好“大思政课”,齐鲁医药学院充分利用淄博当地红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出“现场情景思政课”,在躬身践行中提升综合素养,展现了鲁医学子的青春风采。学校共设置焦裕禄纪念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王渔洋故居、管仲纪念馆4个教学点,2023年共完成2000余名本科生授课,多家权威媒体对“现场情景思政课”进行报道。2023年暑假,学校各级团组织动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其中,有22名学生在团中央组织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党建与育人相结合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现实要求。齐鲁医药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在规范办学行为、关心学生成长和校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上下足功夫。学校负责人表示,学生的思想、需要和兴趣走到哪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跟进到哪里。这种跟进式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拓展育人空间,凝聚育人成果

    培养“懂医精药”的复合型人才

    大学之道,育人为本。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人才培养始终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核心使命。

    面对新的时代语境,高等医学教育事业需要构建学科融合的育人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目前,齐鲁医药学院设有12个教学院部、32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5个学科门类。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民办高校办学规范检查免检单位、第二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企业文明单位等。

    新时代教育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近30年来,齐鲁医药学院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万余人,毕业生工作胜任度为 97.20%,多名毕业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医院录用,“总体就业率高、对口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逐步成为学校就业工作新常态。

    缺口在哪里,就向哪里发力。针对基层医药卫生人才资源的短板,齐鲁医药学院积极与地方沟通,创造性提出淄博市“共引共用”行动计划,淄博市委组织部门把齐鲁医药学院纳入了校城融合发展的升级版,推动开展淄博市“医疗卫生合伙人”工作。学校已与淄博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5所市属医院签约,一批博士成为淄博市“医疗卫生合伙人”,该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推进学校与淄博市市属各大医院资源共享、深度融合。

    学校先后2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获得“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民办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等荣誉;2023年作为山东省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民办高校,以优秀等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审核评估……一个个优异成绩的背后,无不凝聚着鲁医人用心用情用力拼搏奋斗的汗水、心血与智慧。

    “就业质量和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关系到学科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齐鲁医药学院董事长魏振东说,学校持续扩大毕业生就业帮扶覆盖面,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搭建就业桥梁,为学生求职就业赋能充电,推动学校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打造育才“强磁场”。

    抓好医药人才“一号工程”建设

    在招才、引才、育才上跑出“加速度”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随着医药学科技发展不断加速、人民卫生健康理念不断转变,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新医科建设的核心内涵。

    目前,齐鲁医药学院现有教职工1382人,其中专任教师1066人。专任教师中77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占比达72.8%,393人获评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达36.87%;“双师型”教师578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4人。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初步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与后备人才竞相绽放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齐鲁医药学院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让人才工作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一号工程”。在近期召开的齐鲁医药学院2024年度工作安排部署会议上,人才工作优先战略排在首位再次被提出,“人才工作攻关年”吹响了人才强校的“集结号”。

    为创优人才工作新局面,学校成立人才工作专班,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2023年5月以来,学校新聘任专家10人,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8人,新增淄博市精英人才43人,逐步形成用真心留住人才、创造条件用好人才的人才共识。

    在推进“鲁医学者工程”上,学校选拔聘任在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优质人才,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配置科学的“金字塔”型、阶梯式人才队伍成长体系。

    为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学校建立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机制,优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育;加快培育教学名师,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研修交流;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挂职锻炼、兼职或开展合作研究,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锻造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让科研“活水”浸润校园创新沃土

    高水平学科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抓手。齐鲁医药学院聚焦学科建设,凝聚科研团队,激发科研动能,聚焦人才、知识、基础平台建设等创新驱动要素,让科研成为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之源。

    聚焦“医药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齐鲁医药学院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从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培育、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加强有组织科研,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科研方向布局,围绕药学、医学技术、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学校建有应用药学创新平台、基础医学创新平台等校级科研平台5个,成立校级科研团队4支。学校承担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10项,其中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3项,国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110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等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励110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6篇,核心期刊论文130篇;申请专利24项,获授权17项,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

    近年来,齐鲁医药学院始终把全力实现学科突破作为奋斗目标,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在科研平台体系的建设上,形成了校、市、省三级梯度建设模式。现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特色实验室三个科研平台。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获批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1项,共获得省、市财政专项资金3500余万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