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文化” 建设农村名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文化”范式。为了持续深入贯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政策要求,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思源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思源学校”)以“家文化”理念为核心寻求发展突破,先后获得河南省数字化标杆学校、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评价改革实验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育系统2017—2019年度示范家长学校、河南省第二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中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实验学校、洛阳市全面特色学校等荣誉。

    让“家文化”共同体实现资源整合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在反复求索如何实现“家文化”之下的学校资源整合之后,思源学校决定成立“家文化”共同体。共同体,不能没有家庭。“家文化”的其中一层含义,便是寄托着思源学校把学校办成学生的第二个家的教育期望。通过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线下家长会。家长日常可以随时通过QQ群、微信群等及时了解学生信息以及学校动态,还会经常出现在学校的课堂上、活动中,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家长进课堂等活动,都有学生家长的身影。共同体,教师“家长”对学生起带头作用。思源学校非常重视学校教师的综合素养,为了使核心价值和立德树人落地有声,师生会定期参与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月活动,如:三节三爱教育、家风家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为了发挥优秀教师辐射效应,学校根据教师特点和教学教研成绩,创设校内名师工作室,定期邀请教研组内骨干教师登台论道,开展中招备考、学科知识模块化等各种形式的微讲座;针对新进教师,学校扎实推进“青蓝工程”,除跟踪听课、理论学习外,还要求师徒二人两周一谈心,持续夯实学校名师工程,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成就感。

    把“学本教学”当作“项目”来抓

    学生,既是家人,更是学校的孩子。如何让学生毕业后依旧能自主发展,这是思源学校作为“母亲”的长久考虑。从蹒跚起步的“五环教学法”到与科技完美融合的“五环智慧大课堂”,再到恰逢全县课堂改革的“学本教学”浪潮,思源学校始终在探寻高效课堂的路上。“学本教学”是基于“自学、互学、展学、悟学”的一种卓越行动,围绕“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高度关注学习状态,努力培养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并以此为指引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学本教学”,思源学校把该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当作“项目”来抓。首先,自上而下落实项目主体责任。通过“学本”培训、“学本教学”经验交流及研讨会、“学本”示范,教师不断提升“学本教学”应该具备的责任心和能力。比如,学校每周以教研组长为单位,由教研组内的优秀教师进行“学本教学”示范课,让全体教师对自学、互学、展学的各种能力熟稔于心。其次,监督项目执行,通过“小组自学、互学、展学”比赛、“学本”赛课、“学本”设计评比等,进行课堂教学能力的比拼与嘉奖。再次,项目完善。通过“学本”常态管理,每天教务处、年级组值班人员推门听课,对教师的“学本教学”课堂进行督导,如此一来学校的“学本教学”课堂进入上课、反思、再修改、再上课的修正循环。

    “学本教学”最精彩的篇章便是小组合作。在思源,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不断让位于“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互教互学”,小组是学习共同体,小组是劳动小团队,小组是就餐好桌友,小组是就寝小路队,小组是课堂小老师……就这样,思源特色的“每日一省”成为“学本教学”的精彩一隅。每天晚饭后15分钟,思源学子聚在一起三省吾身:在小组合作中这一天做得好不好,具体表现在哪里?如果做得不好,该如何改进?哪一组做得最好,该如何向人家学习?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学校也从未停止“每日一省”,而这项流程,思源学校一坚持就是7年。

    “我代表思源授予你们终身VIP,家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这是思源学校校长每年毕业季对学生们说的话,这种有温度的“家文化”架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桥梁,牵手了思源大家庭的你我他。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思源学校用“家文化”解锁了幸福密码,让学校这个大家庭成为教师发展的花园、学生成长的乐园,并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张庆民 高翠平 姬文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