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优提质 区域先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扩优提质,让家门口的学校都成为好学校。图为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开设幼儿篆刻课程。(资料图片) 杨佳松
福州市晋安区副区长、区教育局局长 郭冬红
北京市房山区教委主任 孙莉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扫码观看
大会视频

    以“扩优提质,区域先行”为主题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召开。全国11个省份、52个市县教育局的代表聆听晋安“弯道超车”的故事,研读扩优提质相关政策,共谋区域教育新发展。本期,我们选摘与会人员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本次会议由、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教育厅支持,福州市晋安区教育局承办,学科网协办。

——编者

    步步为营方能“后发赶超”

杨佳松

福州市晋安区副区长、区教育局局长

    1996年,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由郊区更名而来,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中的“新人”,晋安教育起步虽晚,但后劲十足。在短短30年内,尤其是近5年,晋安以惊人的发展势头疾驰在教育事业的高速公路上,形成倍乘效应的后发赶超模式,探索了一条县域教育高速发展的有效路径。

    扩优

    办好每一所学校

    “住在新区,学在老区”,在原来的晋安区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今全省首所人才主题学校落地晋安区,全学段的“榕博系”学校组成榕博教育集团,吸引了近500名硕博士子女就学。

    2018年以来,晋安区先后投入55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7所,新增学位4.1万个,全区近半数的学校为近年所建,大班额比例从30%降到0%。

    外引“输血”:落地35个合作办学项目,其中10所省市属名校、25个合作办学项目。内育“造血”:先后让山区12所学校全部“嫁”进城,由城区学校校(园)长兼任山区学校法定代表人代表,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去年以来,新建成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19个教育集团,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三个100%全覆盖。

    晋安区公办园从8所增长至65所,省市区示范性幼儿园63所,示范园比例达73%;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100%达标创建;乡村温馨校园100%达标创建。

    如今,晋安山区中学生源已实现100%回流,在校生数较2020年翻4倍。5年来,晋安区片内生占比从30%增至70%;小升初前1500名的本地优质生源,选择留在晋安升学的人数占比由10%提高至近90%。百姓这样评价:“过去的晋安没有好学校,现在家门口都是好学校。”

    提质

    成全每一个孩子

    如果说“扩优”是以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为基点,那么“提质”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课程是经典社会生活的浓缩,课堂是落实课程的主要载体。我们突出三个重要抓手:项目化推进课程融合、数字化赋能课堂高效、九年制推进课程衔接。

    项目化推进课程融合。“一育”带“四育”,“四育”融“一育”,“五育”同落实。比如七中的龙狮项目、武术特色,近年来有超百名武术特长生被重点大学录取,学校先后培养了190多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孩子们通过课程认识世界,也通过课程找到未来的方向。

    推进数字化赋能。晋安有78%的广袤山区,目前这些地方实现了城乡专递课堂100%全覆盖,城乡孩子可以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上一节课。晋安获评全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全区共有20余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学生获得人工智能机器人世界大赛冠军11个、全国大赛冠军15个。

    做好一贯制衔接。晋安的一贯制衔接指的是“幼小”“小初”“初高”三个学段的衔接。管理方面,特设小学部分管校长,专职小初衔接教学、德育管理,推动中小学管理共进;师资方面,专研小初衔接双师授课;课程方面,搭建小初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小初衔接教研共同体,贯通小学学习内容、渗透初中教学内容。去年9月,晋安区属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全部走进了初中学校,完成“六三制”向“五四制”转型,初小衔接课程实现100%全覆盖。

    内涵

    培养好教师、校长、教研员

    教师问题是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我们聚焦短板弱项,着力攻坚克难。

    教师不足怎么办?招!近年来,全区共计招聘619名教师,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29名。

    教师不优怎么办?培!去年,晋安区启动千名优秀教师培育工程,全区成立28个名师工作室实现学科全覆盖,区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数量突破千人。

    师资不均怎么办?轮!晋安成立19个教育集团,轮岗交流成为教师考核的关键因素。自2020年第一个教育集团成立以来,累计已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在各集团中柔性流动。

    校长要有引领力、执行力、领导力。“百名优秀校长培养工程”拉开“未来”“优秀”“领航”三阶培养赛道,“80后”未来校长、“90后”校长助理作为晋安教育系统新生“硬核力量”。今年已有超200人次校长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访学习,以更快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研员当好三个角色,进修校做好三个保障。教研员是代表区域教学水平的“首席专家”、教师成长的“专属客服”、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研员们以“小我”惠“大我”,打造共建共享的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协作体系。

    进修校努力成为“一线指挥所”“教师加油站”和教育局“参谋部”。2021年,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获评福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一师一优课”和基础教育精品课获奖数连续4年居省市首位。

点评

    褚宏启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晋安教育起点低、底子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弯道超车”与“迭代升级”,是县域教育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范。

   其经验具有可推广性,要点有四:

   一是重视顶层设计,秉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理念,结合连片旧改,提前筹划配套、优先调整用地保障学校项目,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区域发展规划一体设计、统筹推进;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抓住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关键时期,聚焦城区学位紧张、片区覆盖不均衡、建设标准不统一等关键问题,持续大投入、大征迁、大建设,把学校建起来;

   三是扩大优质资源,吸引省市属多所名校在晋安办新校区,尤为重要的是,实施“集团办学带动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三个全覆盖;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启动百名校长、千名优师、万名家长培养工程,加大干部队伍培养力度,提高家长协同育人素养。

 

    打好“组合拳” 再上“新台阶”

郭冬红

北京市房山区教委主任

    房山区地处北京西南。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的地域差异,决定了这里既有高水平发展的城市学校,也有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以及更小规模的山区小学,呈现出多样态、不均衡、有特色的教育特征。多年来,房山区立足区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区域教育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优化教育布局

    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房山区提出“原色育人、生态发展,让教育因适合而美好”。“原色育人”,是指教育要基于本土、遵循本真、探究本源、回归本质,夯实发展根基,筑牢人生底色,形成“红色铸魂、绿色养心、蓝色启智”的育人模式;“生态发展”是指构建“教育规模适配、发展速度适度、教育结构适当、教育效益适应”的发展体系。

    针对此前面临的“城镇挤”“乡村弱”“小而全、小而散”等学校布局规划方面的问题,在调整过程中,房山区提出了“规划优先、存量优化、增量优质”的策略,着力寻找破局之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