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教育

    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省根基,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引育并举、量质齐升,打造高等教育高水平创新之师。实施“双百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校地协同引才育人新机制,推动15个地方政府与高校签约并达成意向投入150亿元。全省高校汇聚了75%的“两院”院士和70%以上的“鲲鹏行动”计划专家人才。实施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遴选1200名优秀人才,连续5年每年投入1亿元进行梯次培养,高校国家级人才突破2000人次。实施院士结对培养计划,遴选百名高校青年英才与“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文科资深教授结对,“带徒授艺”一对一进行指导。

    定向支持、精准发力,打造基础教育高水平专业之师。定向培养,遴选一批高水平师范院校,定向招生、定向就业、校地协同,10多年来培养中小学教师3900多名,为山区海岛县持续输送优秀教师“好苗子”。定向评聘,创新“带帽下达、人走帽留”服务机制,在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中每年增设“定向服务岗位”“特设岗位”,实现山区海岛县正高级教师自主培养全覆盖。定向培训,连续15年开展“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连续10年组织“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组团式”支教,组建83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为山区海岛县培养一批优秀“种子教师”。

    校企合作、平台支撑,打造职业教育高水平工匠之师。构建创新团队体系,以国家级团队为龙头、省级团队为骨干、市和校级团队为主体,建立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构建校企合作体系,依托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县域产业学院等,推动全省职业院校与9674家企业紧密开展合作,帮助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技能。构建开放交流体系,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牵引,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并建设39所“丝路学院”、3所鲁班工坊,在“职教出海”中提升派遣教师能力素养。

“八个强化”落实“第一标准”

河北省教育

    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八个强化”,推动落实“第一标准”,师德师风持续向好的态势不断稳固。

    强化政治引领。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师培养培训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利用西柏坡、塞罕坝等红色资源,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开展红色教育

    强化制度建设。制发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文件,多措并举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准则内容做成展板和宣传页并鼓励引导学校利用网络平台等工具。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坚持综合施治、标本兼治,建立长短结合、疏堵结合、惩教结合、正反结合、内外结合、学校和社会结合的“六个结合”工作机制。

    强化活动引导。常态化坚持开展师范生“师德第一课”、新教师入职宣誓、老教师荣休等师德教育活动。连续3年专题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深化年和巩固年活动。

    强化典型培树。近年来,培树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李保国等一大批优秀模范教师先进集体和个人。常态化征集展播优秀教师微视频,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良好格局。

    强化反面警示。坚持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梳理师德失范行为建立负面清单,不定期对有偿补课进行明察暗访。

    强化考核应用。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全面推行师德档案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招聘引进、职称评审等的首要要求。

    强化严把入口。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完善教师招聘引进制度,强化对思想政治、品德品行的考察,在特岗教师招聘面试中增加心理测试环节。

    强化地位提升。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评选表彰先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2500余人;表彰优秀乡村教师、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1200人,每人奖励1万元。

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教师教育整体水平

黑龙江省教育

    黑龙江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科学机制,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整体水平。

    针对新招聘入职教师素质不高、职业适应期较长问题,着力抓好“职前一公里”,保证新入职教师质量。抓供需规划,优化师范教育资源。对2030年前全省各地各学科教师需求进行精准测算,作为招生计划投放依据,倒逼师范院校建立学科专业调整与教师队伍需求联动机制。抓实践能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通过共同研制培养规划、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等多种方式,努力构建“厚基础、强实践”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抓短板弱项,强化科学教师培养。针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力量薄弱问题,推动省属师范院校设置小学科学专业。

    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实施“能力素质提升五年计划”,建立“倒逼”机制,促使每位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解决有些教师不认真备课、敷衍教学的问题,用“推门课”“赛课”促进每位教师认真备好、上好每节课,同时狠抓教师“减负”工作,保证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提高个人能力素质上来。针对有些教师评完高级职称就“躺平”问题,以赛课等办法促进教师保持积极工作状态。针对有的地方工作抓得不紧、落得不实问题,发挥项目、教师发展机构作用,并将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纳入省委对地市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表彰先进,带动后进。

    针对边境县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不高现状,实施边境县教师队伍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国防安全发挥教育支撑作用。开展“组团式”援边支教,从2022年起每年选派优秀教师赴18个边境县和大兴安岭地区支教。实施边境县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三年会战”行动,为每个边境县培养一支高质量“种子”师资、打造一所样板校、建强当地教师发展机构。推进边境县教师队伍“联盟式”发展,18个边境县每年举办教师队伍建设交流会,选择一批优质校与边境县所有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推进边境县教师发展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小班化教学试点工作。

细化要求着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

甘肃省教育

    甘肃省结合实际,列出清单,细化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

    加强党的领导,凝聚教师减负工作合力。把减轻教师负担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师减负工作领导体制。

    今年以来,省教育厅在分析总结2023年减负工作基础上,全力以赴推进减负工作,主动会同省委督查室成立工作专班,对各地相关情况特别是“进校园”活动开展督导,进一步强化监督监管。在省教育厅的积极推动下,省委将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纳入“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点”和省“三抓三促”行动重点事项,省纪委将减负工作列入“监督推进民生领域重点整治工作方案”,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聚焦重点难点,推动减负政策落地见效。减负工作紧紧聚焦“督查检查考核‘多’、社会事务进校园‘杂’、统计报表材料‘繁’、网络移动APP‘乱’、抽调借用教师‘频’、权益保障落实‘难’”等六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克服困难,积极推进。一是针对中小学和教师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进一步压缩。经清理合并后仅保留了开学检查一项内容,且按要求报党委审批后实施。二是社会性事务进校入园进一步规范。三是相关报表填写数据统计进一步精简。四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一步整治。督促各地各校及时清理并制止搞“数字政绩”、提高“日活率”等。五是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进一步规范。六是教师权益保障进一步加强。出台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七是建立教师减负“一码报”,打通监督快处“最后一公里”。省教育厅制作并公布了“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一码报”微信小程序,广泛收集减负问题线索,第一时间转办核查处理。

    此外,狠抓监督管理,持续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深入推进减负工作自查整改,加强观测预警提醒力度,并加大减负工作成效宣传。

四坚持四强化打造荆楚良匠之师

湖北省教育

    “强教必先强师”,湖北省教育厅认真落实关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坚持、四强化”,着力打造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

    坚持引育并举,强化职业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准入标准,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制定并执行湖北省职教标准体系,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位。赋能专业提升,支持在职教师学历和技能提升,组织教师集中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完善考核激励政策,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的主要依据,在职称评审中为技能名师设置晋级教授“绿色通道”。

    坚持产教融合,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完善多元共育机制,联合21家产业链链主企业,先后组建11个市域联合体、2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1546个,政校行企共育骨干师资近3万人。完善政校、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校企共同研发教材1589门,共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49门。发挥辐射效应,将“双师型”教师建设情况作为“双高”“双优”等建设计划的重要指标,建设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9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5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