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外语人才 服务中国—东盟开放合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加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方面,学院开展了“好读书”沙龙活动,导师、研究生、本科生举办联动读书分享会,该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广西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研究论丛”汇集了高年级本科生4个方向的研究论文,202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国别新声》系区域国别(东盟)研究,在其他3本有关语言、文学、翻译的文集中,东盟题材也不断出现。该本科生系列研究丛书的率先出版,得到国内专家的好评。

    打造口译品牌,持续服务中国—东盟开放合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举办20年来,学院口译队伍与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相伴相随,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同成长,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器”和广西的亮丽名片。翻译工作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承担了桥梁角色,从主题演讲、小组讨论、项目签约到新闻发布、企业展示,甚至文化展览讲解、商品采购等,都有外国语学院口笔译专业师生的身影。2004年至今,学院各语种师生已连续20年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提供口笔译服务,对于促进各个领域的合作和交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由外国语学院师生组成的口译团队手持口译“小黄本”,以“促进双边沟通,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用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院口译教师团队利用每年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系列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提供交替传译、同声传译、陪同口译和笔译服务的机会,产出了丰硕的口译教学研究成果。先后主编出版《广西口译实务》《中国东盟自贸区英语口译实务》《英语听译教程(东南亚口音)》《商务英语口译》《会展现场口译》等特色教材,以及《英语口语初级教程》《英语口语中级教程》《英语口语中高级教程》《英语口语高级教程》4部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多门,获得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院口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大批毕业生活跃于对外政治、文化、经贸合作交流场合,在校生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金奖、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冠军、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一等奖、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亚军、全国口译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等诸多高级别奖项,并多次包揽全国口译大赛广西决赛区冠、亚、季军。

    因连续20年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持续提供优质语言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优秀翻译人才,“西大口译”已成为亮丽的品牌。同时,持续、大量的社会服务不断刷新学院的办学理念与思想,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实习实践平台、鲜活教学素材等一系列教学资源支撑。学院教育教学与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服务—反哺”探索,成为人才培养与区域服务良性互动的有效模式。

    依托新文科项目,探索卓越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

    进入新时代,学院更加关注国家对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需求,力争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针对外语专业学生语种较单一、岗位适应面较窄以及跨文化思维能力存在短板等人才培养瓶颈,学院以新文科建设为抓手,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2021年,获批教育部门首批新文科研究改革实践项目“‘一带一路’双复型‘1+1+1’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创设了一个由英语、日语、越南语、泰语4个语种组成的25人非学分制实验班“汇学班”。该项目基于广西大学一流学科“土木工程”、优势学科“农学”“林学”以及新兴学科“海洋学”的学科资源,紧密对接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和产业链布局,以1门理工农学科的背景知识、1门通用语种(英语或日语)、1门东盟非通用语种(越南语或泰语)“武装”学生,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培养标准、技术方法和质量评估5个方面探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特色,突出交叉专业“本土化”、培养模式“协同化”和实践培训“田野化”的“三化”特色,构筑起科学思维驱动、语言能力驱动、交叉学科驱动、语言服务驱动、学术研究驱动的“五驱动”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打造“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双复型国际化语言服务人才。实验班通过讲座、“第二课堂”、线上微课、调研实践等形式进行跨学科融通培养,优化拔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其跨界创新思维能力,初步探索出拔尖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手段、新方法。

    鉴于外语专业的特殊属性与任务,学院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周密研判国际形势,寻找新的使命担当。外语专业是涉东盟事务所需人才的重要支撑,外国语学院各专业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新文科项目“面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和中美东盟竞争的外语一流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在东盟大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处理专业事务、有力争夺话语权的卓越人才。一是引入学校其他学科涉东盟方向的教学资源,与外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应对东盟事务的“外语+专业”能力。同时强化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对东盟国家历史、社会、文化的深度研究,并将之转化为教学资源,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话语权争夺能力的人才。二是依托区域资源,打造人才培养的“广西”特色。将涉及广西文化、工业、自然资源的文本资料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知广西”“爱广西”的情怀,训练学生“讲好广西故事”的能力,并借此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三是发挥外国语学院多语种优势,实施复语人才培养。立足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两个通用语种专业和泰语、越南语两个东盟非通用语种专业,通过“一主一辅”模式,培养“一精一会”复语人才。四是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学生实务工作能力。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国际合作交流渠道拓展等途径构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全面培养、提升学生处理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国家、自治区级新文科教改项目,学院着力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语言服务拔尖人才,同时在面向东盟培养卓越外语人才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以上举措一方面可打造一支能够胜任东盟相关外交、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实务型生力军,另一方面能为争夺涉东盟国际话语权提供理论型人才后备力量。

    树立精准战略眼光,高位谋划未来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文化自信,推行教育改革,加强学科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外语人才;学院将立足广西、服务东盟、胸怀世界,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邓联健 白佳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