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门有思政 人人重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明天要早起占座,又是我喜欢的‘大课’。”

    “我的思政课老师是发着光的,她照亮了我的整个求学时光。”在西北师范大学学子的朋友圈,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感慨。

    ……

    这是西北师大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机制后,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赞许。近年来,该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组织管理体系、教师队伍体系、教育教学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实践特色推广体系等环节,积极构建了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为主线的“四位一体”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聚力打造思政主力军

    “特别激动,我要时刻准备成为一名政治坚定、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2019年3月18日,收看在北京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当时还在西北师大攻读博士的马乔恩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2020年毕业后,马乔恩选择把初心留在这里。备课、讲课、参赛、宣讲、做研究、带团队……她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上。

    5年时间里,她从“小青椒”蜕变为“云亭教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道光。

    “生逢其时,当不负使命。”如今,马乔恩又有了新的使命,身为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长,她不仅要带头讲好“金课”,还要带好团队做马克思主义理论忠实的研究者、诠释者。

    不只马乔恩,目前,学校拥有这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思政课教师近120名。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西北师大校长王占仁介绍,学校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形成了“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

    聚能锻造大思政“金课”

    “两会精神、时政热点、理论知识,这样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既接地气,又冒着‘热气’。”日前,教师漆调兰把两会最新精神鲜活地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将会议精神化为奋斗动力。

    观经典、赏丝路、话未来,该校教师秦丙坤将敦煌学与中国梦融合,打造“敦煌文化与文献”精彩课堂,让敦煌的“仙气”有了着陆点和瞄准点,也让学生在古今对话中汲取敦煌文化中的思政元素。

    以建设“大思政课”为抓手,西北师大不断拓展思政课堂教学“大格局”,扎实推进“五位一体”的“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设项目,让思政课从“低头课”变成“金课堂”。

    “比赛主要靠的是日常积累。提纲清晰、内容丰富,是教学能力比赛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研室里,又一次集体备课如期举行。这样的集体备课,只是西北师大思政课改革的一个缩影。

    设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出台《西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深度嵌入日常教学,该校已经打造出一批课程思政样板课程,选树了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遴选了一批示范专业,培育了一批高质量课程思政教研成果。

    聚心培养“勇担当”新人

    在福建福州,外国语学院“传播达人”曹进带领团队开展社会调查;在河西走廊的“银色长廊”,传媒学院“编导名师”冯晓临带领团队以镜头为笔,记录“西电东送”工程的巨变;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的布楞沟村,马乔恩把课堂搬到悬崖边上,师生共同感受美丽乡村的惊艳蝶变。

    山乡大地、茫茫戈壁,千年古迹、文化名城……奔赴全国各地,投身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发展成就观察、乡村振兴建设的火热实践中,西北师大的学子勇于担当。

    西北师大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为素材,汇聚全社会育人能量,每年暑期组织百余支团队、2000余名师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同时,该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理念,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构建起“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

    西北师大党委书记贾宁表示,学校将在持续推动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中,守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不断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拓展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新阵地,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举旗定向、凝心聚力,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