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校外培训应在对标提质上下功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为加强治理体育类校外培训,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体育中考挂钩,不得以任何形式开设学科类课程内容。这为引导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坚持“健康第一”导向,提高培训质量划定了清晰的标准。各类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在对标提质上下功夫。

    2021年,《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印发,增加了体育的过程性考核,分值由40分增加至70分。受“双减”政策和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影响,体育类校外培训热度高涨。遗憾的是,一些培训机构一味迎合家长的焦虑情绪,追逐体育考试分数,谋取高额经济利益,加重了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乱象丛生的体育类校外培训,违背了“双减”政策和北京市中考改革的初心,更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标准》的出台为体育类校外培训的经营发展明确了方向标。培训机构应坚持“健康第一”导向,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类校外培训全过程,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提升运动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培训中,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考虑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遵循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标准》还要求,体育类校外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这是以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出发点,应该成为体育类校外培训的基本共识。校外培训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对校内教育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从长远来看,在培训质量上立得住,让学生体质健康真正获益,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才能赢得自身的长远发展。

    目前,《标准》还处于试行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而言,第一,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多元主体治理的监管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共治的路径,促进体育类校外培训市场形成良好生态。第二,全力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效能,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严格监控培训机构虚假广告宣传、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设备器材等,健全行业准入和教练员资历标准。严格禁止体育类校外培训开展学科类培训。第三,加强政策宣传,帮助广大家长理解《标准》的精神。体育培训的目的不是应试和分数,而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一定意义上看,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和家长理性选择体育类校外培训,有利于从源头上消除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应试取向。

    《标准》的出台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关于校外培训治理的要求,更是完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政策的有力举措。这将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值得期待。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