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融合 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使命,引领教师教学情感从“淡漠疏离”向“热忱投入”转变。湖北经济学院以“铸师德之魂、强立教之基”“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做新时代的‘大先生’”等为主题,将职业信念教育常态化,不断厚植教师敬业情怀、教学情怀和育人情怀,引领教师教学情感从“淡漠疏离”向“热忱投入”转变,引导其做有担当、有学识、有能力、有情感、有温度的真学者、好教师。
三、三维推动,凝聚教师教学素养重构之力
形成教师自我发展的行动自觉。知学始教,湖北经济学院通过“新财经”教育改革目标引导、压力传导、过程督导,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线下、线上学习资源,自觉提升教学素养。鼓励教师强化实践生成,通过“教学反思”“在做中学”,使实践经验演化为有效的教学技能。
打造多主体跨界互动合作平台。跨界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湖北经济学院坚持不断拓展“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学科群”“校企合作”的边界,着力打造多主体跨界互动合作平台,帮助教师通过边界交融、多元汇聚和认知重组,实现跨界知识的整合创生。
拓展学院教师成长的支持空间。湖北经济学院加大教师发展支持力度,围绕知识性支持、工具性支持、资源性支持、情感性支持,不断探索和完善全方面、个性化的教师成长服务机制;优化院系教学评价、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为教师热爱教学、投入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熊俊峰 冷凯君)
因时而动 顺势而为 致力培养新金融人才
顺应国家发展形势,服务地方发展要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以学校“新财经”改革为契机,凝聚新共识、探索新机制、制定新方案、拓展新资源,积极探索新金融人才培养之路。
一、凝聚新共识,走创新变革之路
学院长期致力于培养“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实践、实用、实干”的“三有三实”金融人才,以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的人才需求。当前,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改变了传统金融市场格局,也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因时而动、趁势改革,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传达学校“新财经”改革精神,结合“新财经”改革要求,举办5期“新财经”改革办学思想大讨论,全面分析学院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改革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凝聚改革共识,增强建设金融强国、培养新金融人才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探索新机制,走特色发展之路
学院分别赴西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开展学习调研,借鉴兄弟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学院实际,形成了金融学院“新财经”专业优化方案:筹备组建特色系,以金融科技和金融工程两个专业为基础,在微观金融领域加强与新技术的有机融合,作为学院“新财经”改革的“试验田”;筹备组建特色实验班,突出“金融+科技+工程”特色,着力培养数智金融人才;凝练学科特色,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和保险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投资学为基础,面向碳金融、量化投资、健康保险等市场新领域培养细分领域专业人才;优化金融学拔尖创新班、农银长江班两个特色班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创新、实务两大特色,致力于培养开放金融和普惠金融人才。
三、制定新方案,走融合升级之路
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重新锚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补充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学院与当前正在推进的ACBSP专业认证工作紧密联系,建立起“素质要求—知识体系—内外评价—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动态优化机制,打造能实现自我优化目标的“新方案+新机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重点在新课程建设,既包括更具技术含量、多学科融合新课程的开设,也包括对传统主干课程的升级。金融学、保险学和投资学三个专业的重点是改造主干课,更新选修课;金融科技、金融工程两个专业,特别是特色“新财经”实验班,学院对主干课和选修课进行全新设计,重点建设“金融+技术”特色课程群。为确保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学院完善相关制度,将课程责任到人,同时以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的方式资助新开课程,加强过程和结果管理,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四、拓展新资源,走多元共进之路
落实“新财经”改革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努力拓展新资源,走多元共进之路。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育并重,加紧引进一批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引导现有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满足“新财经”改革背景下的新金融人才培养需求。二是加强高水平实验室建设,与学校科研处、信息工程学院共建数字金融省级重点实验室,打牢数智基础,提升课程科技含量,丰富课程实验资源。三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现有基地基础上,采取集约式建设方式,与新金融业态、新金融机构合作,共建“新财经”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实习实训的普及率和效果。四是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产业学院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六个共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充分发挥产业学院的育人功能。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新财经”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解构、重构的关键时期,学院将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凝聚共识、凝练特色、勇于创新,全力推进新金融人才培养工作。(李毅 周文 谷木荣)
以“新财经”改革助推专业迭代升级发展
当前,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理念的共同推动下,如何把握所处时代方位,借力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学科建设交叉融合,助推财经专业迭代升级发展,成为湖北经济学院改革发展的重要命题。
一、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高等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发展创新是高等财经教育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紧跟时代、追求卓越是高等财经教育始终不渝的精神品格。湖北经济学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学校改革步伐,推动学校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理念变革、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内涵提升是“新财经”改革不可或缺的要素。“新财经”作为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沿领域,是“四新”建设要求在财经教育领域的新实践和新拓展。湖北经济学院“新财经”改革致力于建造具备时代适应性、教育普惠性、手段数字化、专业知识技能融合化的财经教育教学体系,构筑价值观、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同频共振、同步发展的财经人才培养体系。
二、“新财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在全球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业加速涌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新时代的财经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财经专业基础,也要具备信息化素养、跨学科知识和国际化视野。
湖北经济学院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学习方式。学校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守正创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主动“站前排”“挑大梁”。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判断财经教育发展新形势,把握“新财经”改革的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湖北经济学院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消化吸收和共享共用新的发展成果,开展跨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一体化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新财经人才培养质量。
三、“新财经”改革下专业迭代升级的主要措施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是学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牵头单位。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具备中国经济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形成了“强基础、实验化、实践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加快理念变革和组织变革。理念变革和组织变革是“新财经”改革的首要动力。开展“新财经”改革以来,学院健全了基层教学组织,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出发,加快学习调研步伐,出台制度措施,稳步推进面向“新财经”教育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二是加快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学院坚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塑造专业能力。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学院加强了科技技能、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国际视野,锻造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